一、读庄子的人很可怕
1、对于《道德经》的理解和解读水平,古今古外,他是第一人。后来有无数的人,都来注解过《道德经》,王弼,郭像,等等,没有一个人能超过庄子。他这个人,很神奇,没有做过大官,只做过一个漆园吏,相当于今天的小科长之类的职务,而是不长时间就辞职了。
2、说他是儿童,因为大抵只有儿童才会有这样的想象力,而且庄子的文字中也偶尔显示出童趣来。且不说《逍遥游》篇中的那些超乎寻常的想象,就是那讨论濠水中的鱼儿是否快乐的片段,好像不是严肃的思想争锋,而是庄子有意在逗弄惠子。他似乎有意以赏玩的艺术心态看待事物,而非冷静的认知心态。明明知道惠施说的事实,还故意在语言的耍小聪明,完全像是要强的小孩子在斗嘴。
3、其次,他又是个士人,是个才华横溢,关心现实的知识分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愤世者之一。
4、庄子借秦失之口,将人的出生,看作是应时而来;人的死亡,看作是顺物之化。在庄子眼中,能安于时运,顺应生死之变,哀乐就不会进入心中,这才是对“生与死”的解脱。
5、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头脑中能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能保持行动能力。举个例子,回到生活中,如果有人跟你的意见不统我们不是急着去否定别人或者为自己辩解,去认真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想法的合理性,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6、回复28收看:古代到底有没有合同?
7、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很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担任楚国的宰相。庄子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
8、透过书中哲学性的语言,你会对人生有更多的觉悟;
9、多少人不惜高价去买显得很有智慧的毕业证?多少人不惜高价去买本科毕业证?多少人不惜高价去买研究生,博士后证?多少人不惜高价去标榜自己是多么有智慧的人,智慧真的不是空喊出来的,要落实际,要能改变世风。当今,能改变世风的智慧者,恐怕只会越来越少,因为呐喊的人越来越少了。
10、战国时期宋国的庄子(庄周),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先秦七子之与道家创始人老子并称为“老庄”,可见其实力不可小觑。庄子的代表作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庄子》,十余万言(也有说七万),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该书有“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之美誉。《庄子》一书,有许多篇幅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说明自然界的道理,折射为人处世的大道,这与老子《道德经》的苦涩难懂相比较,显然轻松易懂许多,连西汉司马迁也对庄子赞赏有加。
11、回复37收看:传给孩子,还是失传?
12、我认为,具备一定思考能力的年轻人可以认真看看《庄子》,那里面确实有人生的大智慧可以学习。而心智还不成熟的儿童,还是不看为妙,否则容易错把逃学等同于乐逍遥,不作为看成是人间大道,那样一来,估计屁股是要被父母给打肿的。
13、故事中的人,不是无情之人,不是出世之人;他们没有远离人情,不管是朋友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都存有真实的感情;他们却因为能看清楚死亡的真实,而坦然面对之。
14、俗我到了反身而诚的至诚地步也是真我,所以儒家也不是只重视俗我。如果至精至诚,又能慎独,就达到了的真我,真我再继续追求大觉悟就到了的觉我,三家之间是层层超越的关系。反过来也是一样,佛家的觉我在家在世就成了真我,真我再入世接地气就成了俗我。
15、具体说,就是心的目的化、对象化、功利化、机械化。目的化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对象化是把一切事物当作对象,研究它、分析它,而不是感受和沉醉其中;功利化就是见到实在的利益才去做一件事;机械化是什么意思?庄子讲有机械必有机心,人一旦使用机巧的东西就会产生机巧之心。
16、回复27收看:知道吗?刷牙别沾水!
17、回复12收看:国学精粹不怨天不尤人
18、一部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国地理,让孩子学习一举两得
19、唯独庄子,他的学说面对的是普罗大众。庄子的眼里,鲲鹏与蚂蚁并没什么区别,人更不能有等级之分。人家找他去当官,他拔腿就跑,因为他觉得这会阻碍了他做更有意义的事。他是一个绝对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个纯碎的智者。他很善于通过讲故事来阐明复杂的道理,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的思想是快乐的、自由的据说古时候的读书人赶考,备有两套书,考好了读《四书》《五经》,考不好,就读《庄子》,可见庄子的思想是人们医治挫败生涯的一剂良药。
20、在《庄子》中,有许多篇章都讨论到生死的问题。庄子以他一贯不同于一般人的独特思维,将其对“生与死”的深邃思考,作为其构建人生哲学的基点,为我们解开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生死问题。
二、庄子
1、向东望去,却看不到水的边际。
2、点击“在看”,分享文章↘
3、回复35收看:不骗你,吃太饱很可怕!
4、欢迎关注,和我一起学国学,学人生智慧。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读《庄子》。《庄子》在宗教、文学、哲学都有很大的造诣。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庄子》中大都是寓言故事,以这种寓言的形式来启发人的思维。人的生与死,自古以来一直是被讨论的话题;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种恐惧。
5、救赎的尺子——哪里发生动乱了,不要自信可以跑过去救赎。与其做无用功毁灭自己,不如修养保存自己。
6、关注平台后回复数字查看相应内容
7、本文由阿赤纪事原创,欢迎关注。
8、年轻人可以读《庄子》,但要加以取舍。
9、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10、他对妻子无情吗?应当不是,因为他无法面不改色、无动于衷。
11、回复20收看: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12、孔子的意思还有就是:一个德性纯厚的人,未必被别人所了解,一个人虽然不追求名声,但未必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忠厚善良是要建立在对人世间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13、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无人喂养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14、在中国古今中外那么多的书里面,能把人生故事讲得特别精彩、特别深刻的,其实为数不多,而《庄子》则是这为数不多的书籍之一。
15、我们可以看到,显然木匠的眼界被自己的职业局限了,因此看不到这更大的无用之用。
16、庄子的思想可以说是独立而独立的,因为它超然、豁达、从容、奔放、祥和、快乐。这种精神思维,是每个时代的人都为之着迷的状态!所以,越是成就非凡、肩负更大使命的人,越需要解压,要有洒脱的心态去与人打交道,包容伟人!而庄子的思想,正是这种杰出的思想,伟人的思想,圣人的思想!
17、这时他的心态是自由的、美的,这不就是由丑转化为美了吗?
18、每当政情动荡,社会大乱时,儒学思想便失去效用,而道家思想则应时而兴。因为道家并不抱持着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则,而能深人人性,切中时弊,彻察动乱的根由;它正视人类不幸的际遇,又能体味人心不安的感受,对于饱经创伤的心灵,尤能给予莫大的慰藉与现实关怀。
19、剧本不好,给再多钱都不接,可一旦遇到好剧本,他不仅主动要求出演,甚至会自降片酬。
20、我读过一些庄子于荀子的著作,主要觉得这两个人的思想不一样,庄子主张,适应,不要人为的改变,不要以人的主观思想去看问题。而荀子却主张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可以从这两方面去看他们的文章。
三、《庄子》全文及译文
1、最后,见识来源于终身学习。学习不是学生的专利,而应该是每个人一辈的事业。古人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何况现在信息如海,资讯如潮,时代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读书,向书本学习;也要交强于自己的朋友,向高人学习;更要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和判断。最终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让自己看不见的进度条始终向前。
2、读《庄子》,帮助你成为一个逍遥游的人
3、7大篇章,102节精品课程
4、而智慧,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斗的工具。所以庄子说名声和智慧二者都是凶器,这就是不能用来推行于世的原因。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读到了庄子这段语录,我们不妨借着这段语录,更深入来分析一下,探讨一下,反省一下。
5、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一直少有人知道,而看过的有关庄子的书都那么语焉不详,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读庄子对我们到底有什么现实的好处?您得到的,首先是精神,继而是物质的财富,而失去的只是无知。
6、小张之所以焦虑,看不开,是因为他没有了解庄子的智慧,如果他了解了,他肯定会处理好与女友的关系,更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7、真的都是没有选择吗?面对仅有的选项,我们能否自己扩充新的选项;面对眼前的利益,我们是否能考虑到长远的利益;面对未知的境况,我们能否勇敢尝试,然后用现实去检验选择……这些真的和贫富无关。
8、回复30收看:车内摆件十大禁忌
9、惠子和庄子讨论大葫芦怎么用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惠子以为大葫芦只能盛水,或者剖开做瓢,所以无法使用。庄子批评他的使用方法不对,完全可以用它绑在腰上,浮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虽然听上去庄子有强词夺理的嫌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庄子更加“脑洞大开”,更加有见识。
10、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是神话,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学,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充满活泼的画面。
11、最近因抑郁症离世的人民大学女孩。我们在监控镜头上只能看到她的背影,这正是现代社会的隐喻——那么多镜头,彼此也只能看到背影,走不进内心。
12、作者同系列视频课程全网播放量过千万
13、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是什么,建议你去读《庄子》。相信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你会慢慢领略到庄子如何给你讲述生命的意义。
14、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样生活?“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是说我们每天像拿着刀一样和外物厮杀,而不是享受外物或与之共处。
15、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更应该多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有一次和我交流说: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对于好大学只知道清华北大。一旦考的不太好,父母就说:一定是你在学校没有用功……作为父母,可以文化程度不高,可以是文盲(其实,在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会很容易变成文盲),但是我们可以在朴素中多点民主和自由,多点理解和宽容。
16、这是一种无限无待、绝对自由的境界。
17、滑介叔的左肘长了一个瘤。他的形体又丑又怪,他的遭遇可说是一种灾难,但他了解生命只是假借的形体,在假借的形体上再生出的东西,也只是尘垢;死生如同昼夜,只是自然的造化,一起看到造化的神奇,有何厌恶?
18、回复38收看:常按六个穴位!
19、读懂《庄子》,会帮助你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20、读完诸葛亮这段语录,相轧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互相挤压,那么这段语录的意思就是说名声是互相挤压的根源,为什么要挤压呢?因为大家都想名声最好,名气最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找人宣传自己,去打压他人。
四、庄子经典语录100句
1、本系列是梁冬继《黄帝内经说什么》之后,延续逐字逐句解读经典的风格,为您讲述如何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的国学智慧经典。
2、读《庄子》,你会顿悟:生命,本该浪费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3、庄子的学说属于道家逍遥经:大鹏展翅九万里,邀翔于云天之上。当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包容万水千山,他只能会在意一草一木的一岁一枯荣呢!
4、“庄子之楚,见空髑髅……”
5、透过书中文学性的描写,你会对人性有更深刻的洞察;
6、人处于社会,拥有社会属性,要求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庄子是不理世事,独处他自己的天地,这就脱离了现实,而人是不可以脱离现实存在的。
7、因此,人们想要在这种压迫当中,获得真正自由的愿望发而更加强烈。怎么办?只有读《庄子》。
8、回复32收看:遇出葬和婚礼的禁忌
9、幸好有庄子,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不会让人沉闷无趣到昏昏欲睡。
10、如《天地为炉》。子舆生病,变成了一个十分丑陋的人。他弯腰驼背,头部隐于肚脐之下,肩膀高出头顶,脖子直愣愣地朝向天空。
11、庄子出生于公园前约369年,比老子晚一百多年,但也属于周朝和战国时期。庄子毕生研究探索宇宙文明!八岁师从邱家学儒,十四岁停止学儒,转入子岐学道。四十七岁时,被派为五国丞相。但在庄子争鹿贪利之时,他没有功利之心,更不愿与当时的统治者联手,于是隐居写书,专心致志。道教研究。
12、得“道”忘言,“意”不为“言”所拘
13、可现如今呢?有智慧的人都跑到哪里去了?期刊报纸新闻媒体,报道文化相关的人,越来越少,都是一些娱乐八卦新闻。再也听不到像鲁迅先生那样智慧人的声音了,都是一些浮夸之风,让人闻之想吐。
14、俗我、真我和觉我不是割裂的。很多人认为道家是出世的,这其实是个误解。否则庄子为什么要写《人间世》?庄子的高明之处在于注重俗我、真我和觉我的组合与分配。《人间世》讲俗我,《大宗师》和《逍遥游》讲真我,《梦蝶》和《齐物论》讲觉我。庄子既出世也入世,“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出世的一面,“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是入世的一面,要与万事万物好好相处。在出世的追求中有入世的安顿,这才是完整的庄子。
15、庄子借故事中的人物所经历的生老病死,来改变我们对“生与死”的想法,委婉地表达了死亡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
16、《庄子》中的许多故事,的确值得年轻人学习与思考。比如“庖丁解牛”,就是熟能生巧的典范。现在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庖丁就是正能量的代表。他的成长历程和游刃有余的“解牛”功夫,值得广大年轻人在工作岗位借鉴。要相信,只有经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才能够看到最美的自己。
17、揭示《庄子·内篇·养生主》里的大秘密: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而且你要成为一把不受损的杀猪刀。任何问题,如果不能用“关你屁事”来解决的话,就一定可以用“关我屁事”来解决,这就是置身天下之外的出离心。
18、有四类人比较适合读庄子,
19、保持真我,要求大家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希望大家放下哪些尺子?我列了十个:
20、美丑的尺子——西施、毛嫱都是大美人,但是鱼见到了要沉水,麋鹿见到了要四散跑开,鸟见到了要飞走。这就说明美丑的标准本非自然,而是人定的,因此不应沉迷于美丑。
五、庄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1、《至乐·起死》描写了一段奇特的故事,听起来有点荒谬,却很有趣。
2、历来庄老最为盛行的时代,一是汉初,一是魏晋六朝。这两个时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战乱频繁。上层统治者不太去关注民间具体的诉求,而是转向虚无的思索。历史最后还得回到儒家法家那一套来。年轻人该如何面对《老子》、《庄子》?要明白有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做“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读书方法叫做“观其大略”,陶渊明的读书方法叫做“不求甚解”,其实都是说大概体会书籍内涵就可以了,不用去细究其字句章节。
3、这些人是庄子笔下理想的“真人”——他们十分洒脱,不因为生而欣喜,也不因死而逃避。
4、诗的前两句是:“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全诗意思是说,我从京都远谪异地,怪自己未看透官场的积弊,内心并不感到忧伤;我读了庄子知道自己何以处这种境况,苦闷时就以过恬淡闲适的生活来自解。自我解嘲,无可奈何,言无忧伤,却含愤怨,委婉言情,蕴含深沉,耐人寻思。
5、庄子看到鱼游来游去很开心,自己偷得浮身半日闲也很开心。惠子就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其实做不到“感同身受”,而庄子和鱼一样自然放松,因此能感受到鱼的快乐。“我知之濠上”,就是身心俱在此处而体验到鱼的快乐。
6、《庄子》中还有几篇——主角的举动十分滑稽,似乎在庆祝死亡的到来,他们唱歌、弹琴、鼓盆。
7、出名了的人,去哪里,都会被拥堵,也只能乔装打扮,偷偷摸摸出行。可见出名了的人,也会给自己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出名了的人,言语也要非常注意,言辞不当,很容易就被人抓到空隙,然后拿去炒作,甚至会被人炮轰。
8、还有一则“朝三暮四”的故事,养猴人答应给每个猴子早三颗晚四颗粟,猴子们都闷闷不乐。当他提议早四颗晚三颗时,猴子们个个欢呼雀跃。从中可以看到,管理就是一门学问,在工作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择时有时候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工作成绩。这套理论不仅适用于猴子,在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有效,值得年轻人思考。
9、回复41收看:手镯最好别戴左手上!
10、回复21收看:如何判断你元气不足?
11、对井底的蛙,不可以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被井口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以与它讨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生命受时令的制约;对乡下的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理,因为他的见识会受到教育程度的束缚。
12、逍遥,是《庄子》的总纲和灵魂。
13、不要因为相爱而牺牲自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4、思维的尺子——大鹏从天的角度看人,这是道家的思维,我们要放下“从人的角度看人”这把尺子从而超脱出来。
15、《梁冬说庄子·齐物论》是《梁冬说庄子》系列著作第三部,是《庄子》所有篇目的总纲,读了《齐物论》,你就能够为生命建立起一种达观的全息视角——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加在一起才是全面,悲观和乐观加在一起才是达观,悲观的时候应该乐观,乐观的时候应该悲观,这样,你就会豁然开朗——原来,好的人生,就是把世间所有的不如意、抱怨活成玩笑。
16、“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却看不到成功,这是为什么?因为成功的尺子掌握在别人手中,每当你接近成功的时候,别人衡量你的尺子又会升高,所以永远没有成功的时候。这样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却没有止步的归所,就像一个个流浪者,永远都在寻找故乡。
17、《游方之外》述说了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孟子反、子琴张、子桑户。结果子桑户先一步死掉了。
18、那么名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就算不去读庄子的语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古话早有云,人怕出名猪怕壮,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出名了,真的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天天活着,就像做贼一样,生怕别人抓拍了,生怕被人瞧见了,出门都戴着面具口罩。
19、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0、看看猴子,又编出个《朝三暮四》的哲理故事。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