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颢
1、影倒假山翠,波光朝日明。
2、第“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3、“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求人类以公正的态度对待自然生态。因而程颢一再说“观天地万物气象”、“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4、侯氏19岁那年,随父亲在镇江居住。恰好此时,河南洛阳籍青年才俊程珦在镇江做观察支使,与侯道济有了交往。程珦是名臣之后,其曾祖程羽乃太宗朝给事中、兵部侍郎,祖父程希振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程珦为人、为官、为学,均很出众,《宋史》评价说:“珦慈恕而刚断,居官临事孜孜不倦,温恭待下,率以清慎。”
5、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其二
6、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7、====================================
8、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9、⑤良知:天生的分辨善恶是非的智能。
10、传说,有一年春天,皇宫内苑百花含苞待放,杨柳已吐出绿芽。一天上午,程颐进宫给皇上讲经结束,还没有离开。结束功课的皇帝起身活动,见到窗外垂柳依依,就临窗伸手拉住一柳枝,折断玩耍。程颐一见,就劝皇帝说:“春天时万物刚刚发育生长,皇上不可无故摧残折断柳枝,不然就有失天道正义。”皇帝一听,好心情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把手中的柳枝扔在地上,不高兴地回内宫去了。
11、程颢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下面是诗人程颢的作品有哪些,欢迎参考阅读!
12、程氏兄弟带了几箱子书到凤凰台来,有一天,乘着大日头,搬书到外面的一个土台子上晒。突然,天空打了个响雷,乌云密布,顿时大雨倾盆,要想收书已经来不及了,于是程颢提笔在纸上挥了一个“一”字,程颐叩头将纸焚化,只见一缕青烟升起,直达上空,把正顶的一朵乌云冲散了,现出了青天。到处都在下雨,唯有晒书的土台子上点滴不落。
13、身劳无补公家事,心冗空令学业衰。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
14、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15、那么,结果如何呢?果然如母亲所料,程颢长大后,应试积极,并顺利中了进士;而程颐呢,则懒于科举,而对办学搞教育特别积极,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及先兄登第,颐以不才罢应科举”,当然“不才”只是他不赶独木桥的借口而已,其实他比谁都有才。对于这个结果,程颐感慨地说:“方知夫人知之于童稚中矣。”
16、程颐还相当重视教育,是颇有成就的教育家,曾与兄长程颢一起四处讲学。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圣人,以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还主张学习需要自我思考。
17、理学之所以得以创立并得以推行,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为当时社会所需要。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程颢正是带着理学思想来晋城当官理政的。
18、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射月亮,风里雨里,从不间断。
19、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山西太原一侯姓人家诞下一女,因当时女子无名,所以称为侯氏。其父侯道济,乃五代时盂县守将侯詗之子。山西归宋后,侯道济弃武从文,专攻儒家经典,后参加科举,及第任润州(今镇江)丹徒县令,累官至尚书比部员外郎。女儿侯氏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好读史书而不为词章”,深得父亲喜爱,“常以政事问之,雅合其意”,父常感叹:“恨汝非男子。”
20、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二、程颢《春日偶成》
1、⊙理一分殊论。君要守为君之道,对臣民要“仁”、要“义”;臣对君要“忠”、要“诚”;父对子要养、要育、要教;子对父要敬、要孝、要从。
2、祠堂旧址竖碑上的“宋晋城令程明道夫子之神位”
3、一代大儒,思想之开明,境界之高远,着实令人钦佩。今之读者,也多痛惜程家女儿早早离世,而并不会叹息她至死都未嫁人。
4、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颐的心性命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他们认为阳阴二气跟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而且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君臣父子,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五)
5、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程颢(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男,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7、程颢、程颐自幼好学,尊崇孔孟,才华出众,后来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明朝年间,人们建起一亭,命名为双凤亭。
8、程颢是理学家中主张“心与理一”的心本论者,主张以德润身,以善及人,提倡那种以完善主体道德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修养和对他人、群体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联系起来,这正是儒家学说的特点。程颢以“认得为己”为“识仁”的方法,乃基本上遵循儒家“内圣”的路线。
9、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0、抒发了诗人愉悦快乐的心情,从“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可以看出。
11、《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南宋张栻,朱熹等先后纂辑。
12、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1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⑤良能⑥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
14、程颢是北宋朝代的人;程颢是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在嘉祐年间成为进士和反对王安石新政;程颢在学术上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程颢倡导传心说和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的道理。
15、程颢、程颐两兄弟,史称二程。弟弟程颐创立了自己的学派,由朱熹集大成,史称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颢创立了另一个学派,由陆象山和王守仁完成,史称陆王学派或心学。
16、这一年又是久旱不雨,颗粒无收,穷人们被官府的税赋、地主的租债逼得走投无路,靠野菜、树皮度日。有的卖儿卖女沿门乞讨,有的背井离乡,流浪漂泊,抛尸异地。整天关在绣楼读经诵古的金凤、银凤,趁家人不妨,偷偷下了绣楼,来到大街上,从成群结队衣服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口中,听说了爹爹鱼肉百姓所带来的悲惨情景,不由恨起爹爹的所作所为。
17、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18、这句话出自《宋史》,原文为: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因此这句话单独翻译成译文为:当时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所以文中“时”的意思是当时。
19、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着称。
20、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三、程颢怎么读
1、⑥良能:天赋为善的能力。
2、程颐在《二程集》中说:“苟未遇贤者而以配世俗常人,是使之抱羞辱以没世。”近千年前的先贤都有如此开明的想法,今天的某些家长难道不惭愧吗? 得遇这样的长辈,真真是程家千金的大幸。然而许是红颜薄命,也或许是才高易折,程千金只活了25岁就殒没了。她去世后,程颐痛心疾首,哀叹:“恨其死,不恨其未嫁也。”我痛心、遗憾侄女这么年轻就去世了,不遗憾她还没嫁人。
3、程颢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这是将“人道”和“天道”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考察“仁”,由“观仁”而得出“识仁”的结论。孔子谈人道多,谈天道少,程颢综合、汲取了《易传》、《中庸》、《孟子》等中有关天人之道的思想资料,阐发《论语》中语焉而未详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论语》中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以及某些知天、顺天、乐天的思想片断。程颢借用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和“万物与我为一”的词句来诠释孔子“仁”的含义。诚然,程颢的“与物同体”作为“仁”的境界,可能与孔子的“仁”的原意尚有距离,但却可以说是对孔子“仁”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5、程颢说:“道路遗弃小儿,屡收养之。”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有小商,出未还而其妻死,儿女散,逐人去,惟幼者始三岁,人所不取,夫人惧其必死,使抱以归。”当时程家是个大家族,对侯氏收养弃婴的行为,许多族人表示不满,“人皆有不欲之色”。于是,侯氏就另外想办法解决弃婴们的吃饭问题(乃别籴以食之)。其父归,谢曰:“幸蒙收养,得全其生,愿以为献。”夫人曰:“我本以待汝归,非欲之也。”
6、退居陋巷颜回乐,不见长安李白愁。
7、《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8、侯氏对孩子严苛,父亲程珦看不过去,常常为之发脾气。侯氏却并不妥协,乃循循善诱加以宽解,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用白话解释就是,孩子之所以长大以后不像父母那样贤德,是因为小时候犯了错误,母亲往往出于溺爱而百般遮掩不让父亲知道。言下之意,我绝不做这种对儿子成长不利的事情。关于这一点,程颐后来明显是支持母亲的,他说:“夫人男子六人,所存唯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之道,不少假也。”
9、喷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
10、二程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11、秋日偶成二首 其一
12、程颢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理学、心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其生活过的地方,百姓多建有明道祠纪念之。程颢在山西晋城担任过县令,留有晋城古书院遗迹。正在建设中的程颢书院,便是其讲学之地。
13、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逝世,终年54岁。他逝世后,宰相文彦博为其题写墓碑,送他“明道先生”四个大字。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评价他:“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
14、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15、寥寥天气已高秋,更倚凌虚百尺楼。
16、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
17、子女连连夭折,对父母内心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存活下来的孩子,溺爱当在情理之中。作为父亲的程珦,对两个小儿子就相当溺爱。
18、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19、程颐发愤读书,后来也成了名。他收了很多弟子,在伊川书院书院就叫伊川书院
20、程颢、程颐两人是兄弟关系,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徒弟。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四、程颢程颐
1、古书院建筑在一个突兀高耸的土丘上,坐北向南,原有南北两个四合院,都是二层楼房建筑。老人们回忆:原书院建有礼圣殿、讲学堂、道统祠、藏书楼、花园等。书院东面是明道祠堂,北面建有官义庙和文昌阁,书院四周修有女墙,形成城堡式格局。东西两侧为书院河和小后河所拱卫,北边原有偌大一个书院湖,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书院大门外修有望河亭,生员们读书之余,可居高临下,看一看潺潺流水,望一望湖波荡漾,眺一眺白马飞奔,足以愉神悦目,陶冶情操。古书院村东原有一条不宽的中心街道,零售文房四宝,日用杂货、生活用品,因学兴商,使书院村成一个繁华的小集镇。
2、世上利名群蠛蠓,古来兴废几浮沤。
3、他们两人的学问思想大体相同,只是性格不同。他们两个人一起被奉为宋学之正统,程颢五十四岁去世,程颐高寿至七十五岁,程颐发挥补充了程颢的学说,如果没有程颐,洛学或许就不会发扬光大了。
4、由于程珦官小俸微,为官清廉,又乐善好施,程家贫穷的经济状况一直不曾得到改善。但侯氏勤俭持家,安于贫约,自己带头做表率,“服用俭素,观亲族间纷华相尚,如无所见”。己身正,则人正,程家家风由是端严。
5、程颢写《春日偶成》的那一年,他还没坐上泽州县令的位置。那时的他,大概也和诸多学者一样,是整日困于书斋,少有时日得见天地春色。所以偶尔出门踏青,文人墨客的骚柔之情必定会溢于言表,那份“忙里偷闲”的样子,自己感觉不出,旁人却是看得真切。
6、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去世,文彦博(宋神宗末年宰相)题其墓碑曰:“明道先生”。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谥为“纯”,后人尊为“纯公”。
7、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8、首先,程颢认为“仁”的内容极其广泛,它既包括了义、礼、智、信等整个伦理道德的全德总称,同时,仁义是天理或道的别名。凡是体现“仁”之崇高道德境界的人,称之为“仁者”,他们必须完全贯彻、实践孔子博施济众、立己立人、推己及人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得仁之体”,领会、掌握“仁”的实质。
9、坊间传言,程颢作为一代教育大家,出任泽州县令时看到泽州众百姓目不识丁,很是心痛。为了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遂大力兴建乡学,建立乡校、社学近百所。相传最后泽州人民的文化水平直线上升,家家户户“驱儿市上买书读,宁使田间天不薅”。
10、程颢、程颐学业有成之后,他们的名声随之而起。文人志士慕名拜师的人很多,大家尊老大程颢为明道先生,老二程颐为伊川先生。但是二人在品德修养、心性定力方面,仍有一定差异。
11、遇到这样一位优秀青年,侯道济高兴极了,心想:这是上天专门恩赐给我那尚未出阁的爱女做女婿的。于是,赶紧请人说媒,两家联姻,侯氏嫁了程珦。常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当真不假,侯家远在山西,程家籍出河南,两家却在镇江结了亲,冥冥之中,焉无天意?
12、程颢读音是什么?程颢读音一直是会被后人误读的东西,“程颢”的“程”是常见字,和“成功”的“成”同音,而“程颢”的“颢”则与“浩然正气”的“浩”同音。程颢是北宋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同为奠基人的是程颢的弟弟程颐,后人一般称呼这两兄弟为“二程”。
13、程颢,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历史上著名的“程朱理学”的开创者。公元1065年,程颢任泽州晋城令时,兴办了该学堂。
14、他的弟弟程颐,却和他相反,总认为读书没啥意思,经常逃学,到山上、河边玩耍,对读书之事不甚了了。
15、《订顽》④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
16、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17、宋朝仁宗时期,河南人程遹在黄陂县为官,继而落籍黄陂西郊程家乡坊。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朝廷任命他的长子程珦为黄陂县尉。
18、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客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是北宋人。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20、弟弟程颐比哥哥程颢有名。
五、程颢书院
1、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籍贯湖北黄陂,河南洛阳人。
2、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3、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离双凤亭约一里远,有一个“流矢湖”。为什么叫流矢湖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5、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6、姐妹俩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摘下来,全部送给了穷人,并将自己扮成农家姑娘,淌过县河来到鲁台山颠,对着苍天诉说爹爹的罪恶,发誓不再回家。正在这时。县令和夫人闻讯赶来。哭丧着脸说:“回去吧!我的好女儿。”姐妹俩双目怒视爹爹怎么也不肯回家,县令喝令家人强行拉回去。正在这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两个姑娘忽然变成一对美丽的凤凰,向东海飞去。这天下了一夜大雨,落得满塘满堰,枯萎的庄稼活了,变绿了,结出了沉甸甸的金灿灿的谷子,农民们喜
7、站在二进院的书楼上,南可望一进院沿河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北可看阳光穿洒到庭院之中,徐徐风声宛如朗朗书声。这眼前惬意的春光,倒是又有些“忙里偷闲”的味道了。
8、⊙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一元论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理学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天理所定。君有君的威严,臣有臣的本分;父亲在家庭中享有绝对权威,子女应该绝对服从、孝敬。
9、现存记载看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苏轼之母程氏乃四川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而程颐程颢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黄陂县,在当世是没有关系的,但有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一下程氏族谱,看祖上有何联系。
10、位于城区北街办事处古书院社区程颢书院,始建于北宋时期,后毁于战火,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在原址上重修而成。程颢书院共前后四个院落,目前仅二院和四院尚存。2013年晋城市着手修缮书院,2017年底恢复全部四个院落,并建立程颢书院保护区、程颢书院博物馆、先师祠、藏书阁等。
11、李新红说,为弘扬优秀国学,坚定民族自信,2004年伊川县无偿划拨土地300余亩,由二程第31世孙、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兴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程道兴先生,先后捐资2亿元对程园进行高规格升级扩建,建成了集纪念、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身,融书院、程林、程庙为一体的文化园,这是造福乡梓的功德之举。下一步,要把万亩西山植物园整体纳入文化园,按照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定位,丰富文化内涵,升品位档次,发扬享誉海内外的理学精神,汇聚程氏后裔的巨大力量,着力将伊川打造成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
12、纵有虬龙难驻足,还应不是旱时功。
13、程颢作为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思想家,还是精通治道的地方官员、实干家,心怀天下,政绩卓然。
14、相传很久以前,省城派来一个县令,姓刘名财。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金凤,小的叫银凤。姐妹俩花容月貌,心地善良,天资聪慧,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其父刘县令却是一个贪赃枉法、搜刮民财、鱼肉百姓的昏官。一天,县令因公出差赴省城,启程前唤来家人,吩咐说:“我上省城有公事,几天就回,要周全照料女儿。”说着上轿走了。
15、每瓶199元,整箱6瓶
16、因为当时程颢和程颐一起居住在洛阳,因此他们的学说也被人们称为“洛学”,这也是北宋理学的基础。之后程颢又潜心教育,把自己的思想著成书册,并且用自己的毕生所得开设学庠,自己创造了一套打着“程颢”风格的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书籍为课本,再加上自己对于儒学经典高深的理解,以让受教育者循天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17、④《订顽》:宋代张载所作,又称《西铭》。
18、自此以后,程颢治理的境域内,再也没有发生过勒索焚舟的事件。
19、伊川报讯理学名区迎盛事,文化伊川谱新篇。4月3日上午11时20分,随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的一声宣布,位于伊川县城荆山脚下的程颢程颐文化园正式开园迎宾。
20、洗涤炎埃宿雨晴,井梧一叶报秋声。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