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大陆上不让谈胡适
1、1962年胡适在台湾去世,周作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写了一篇回忆胡适的文章,当时,胡适在大陆已被批,更是晚年回到台湾而死,说他一句好话说不定就惹祸上门。
2、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最近六个月来遍游美国各地,行程多达三万五千里,创造了外国使节在美旅行之最高纪录。而且,胡大使接受名誉学位之多已经超过了罗斯福总统。
3、胡适想了一下回答说:“我第一提倡自由,提倡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发表自由;第二我提倡怀疑,我一生就反对独断,就是反对教条主义。”
4、1948年9月4日,胡适写了篇《自由主义》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经据典,阐述“自由”含义,便于国民理解消化。篇末通俗扼要地概括,“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d,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的改革。”
5、科学民主是复兴国家不二法门愿死后能实现此一理想;言论自由为促成进步必须手段望大家莫忘记这句名言。——文星杂志社
6、问题在于,某种意义上,拍案而起易,隐忍不为难。那个夜半记者会,记者刀子般的发问,实际上是一种道德考问,在那个场景中,勇于拍桌、还是勇于不拍,两者孰难易,就看你如何考量了。对胡适而言,由于有约定在先;因此,拍,不足为勇,不拍,倒不失为勇:既勇于战胜自己正义冲动下的道德火气,也勇于战胜别人不明究里的道德逼宫。如此,真正需要一种隐忍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或许就是老子的“勇于不敢”。
7、胡适是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的第一人,面对这一番抢夺战,胡适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8、在“取”与“舍”中上大学
9、这个政治纲领一发表,就引发一场“改良和革命”的激烈争论,最激烈的批评来自革命阵营。暴力革命的逻辑和使命,不能接受、也不相信温和改良。签名者之一李大钊给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写信解释,“好人政府”是当前混乱局势中一种差强人意的办法。陈独秀回信批评,把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放在“好人”当政上,实在是“跪着造反”。周恩来以“飞飞”署名发表《评胡适的“努力”》,认为胡适“所打的图样是要在破漏将倾的房子上添补丁,添那不可能的补丁,这不但徒劳无功,且更阻止革命的发展。”
10、在学习完赫胥黎的《天演论》后,胡适的内心世界触动很大,直接影响了他今后的人生。可以说,西方世界的“人类进化论”和“思想存疑论”成就了他整体的思想核心和理论基础。在《胡适文选》中,他曾经这样表示:
11、中国文学作品里缺乏好的父亲形象,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这是后来大家才意识到的。
1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意义,追求,理想,信仰等等,有的时候人生意义和价值是等同的,更多时候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产生巨大的偏差,不要失望,有一天它会回到正轨的,这叫做殊途同归。
13、电视剧《觉醒时代》热播,引起坊间一个旧话题:
14、可怜一代情圣徐志摩,被胡适弄的头顶给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似的。
15、普及科学坚实始基由探证而致大成今后谁为来者;新世文章谦和风度以深入化为浅出从来吾佩斯人。——洪业
16、鲁迅的这本作品能够出版也是鲁迅去世之后,胡适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出版社,甚至亲自进行编辑。经过上层每一层的审批,这本书才得以在1938年发行。
17、胡适去世,蒋公送了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暗讽胡适表里不一。然后蒋公在日记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所谓(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就是婚姻对胡适来说就是篱笆墙,抽空他就钻出去偷腥了。所谓(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就是胡适之搞大了小三的肚子,又糟糠之妻不下堂。
18、另一方面,又自己拼命挖很多的材料,而挖出来的材料,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就是他想说明一点,今天每次讲胡适都想到他是哥伦比亚大学校友,都想到他是杜威的学生,但是江勇振先生要强调的一点,恰恰相反,说的是他在康奈尔,在Cornell念书的时候,对他的影响,比后来到了纽约哥伦比亚念书的影响深的多。
19、按:胡适先生生前最爱写的对联之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0、“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d与孙中山?”
二、
1、胡适先生赠与张充和夫妇的书法小品《贯酸斋的清江引》
2、1946年7月,胡适返回国内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他对北大新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3、吾敢说,胡先生不是母死了,他回去的日子,不知在哪天;或者也要像上海美国的一别十年。他行状末段说:“远出游学,十五年中,侍膝下仅四五月耳。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加此。”此语自是真情,然我敢说,这个情一定要他母死后,才能流露出来,则未免迟耳。
4、中国的小说并不是上不了台面。而是西方文化长期主导世界文化潮流,这导致中国文化格格不入。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文化也渐渐的被外国人接受。比如说我们的网络小说曾经多次在外国引起热潮,而且在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更加证明了中国的小说并不是上不了台面。胡适作为一个文人,因为对自己国家当时的状况失望,从而否定中国小说的价值并不理性。是网络文学,中国的传统文学在外国也有一席之地。比如说中国著名奇幻小说《西游记》在外国多次引起热潮。很多国家开始翻拍《西游记》,包括日本,澳大利亚。
5、胡适不愧是中国公知祖师爷,是中国公知前进路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6、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徐宗勉: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
7、毕生阐扬民主语竟人终一席话遂成遗训可谓殉道得所;长期发展科学涓汇铢累三年功方见端倪应是怀志未酬。———王尔敏
8、关于胡适与毛泽东的关系也是学术界过去关注比较多的,其实在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就去听胡适的课,还专门拜访了胡适,向他请教了关于新思潮的各种问题,而且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这个时候毛泽东在北京以新民学会会友的名义请胡适去做报告。后来胡适和蓝公武、李大钊等人发生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时候,毛泽东在长沙立即组织了一个问题研究会,并为这个研究会拟定了章程和首批亟待研究的144个问题。而其中很多问题是跟胡适有关,受胡适启发的,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对毛泽东的影响,以及毛泽东对胡适的接受程度。
9、“中国自由主义的旗手”,是胡适的雅号之一;
10、其中有的或可与先生的主张互相发明,有的是我们对社会的告白。现在把他一一写出。请先生指正。”在文末,还写有“如有未当,请赐指教”等语。清楚表明,俩人之间,是为探究学理而争辩,并非是无端相互发难。
11、1962年3月3日:在"上星期反省录"中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
12、1941年7月,胡适以《民主与极权的冲突》为题,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演讲,列举极权主义的二十个重要特征,批评极权主义“根本不容许差异的存在或个人的自由发展”,认为“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根本上是个人主义的。”归纳民主与极权在价值观上的基本分歧在于,“第这种急进革命的方法,与渐进改善的方法之冲突;第这种企图强迫划与重视自由发展的冲突。”
13、这个世界的勇敢有两种,一种是老子的“勇于敢”,一种是老子的“勇于不敢”。前者,如开头鲁迅的“猛士”,后者,也许便是这里的胡适。在六十年代那个轰动一时的“雷案”中,胡适和殷海光无形中成了两个相反的角色。殷海光显然是“勇于敢”,他那“精钢宁折不为钩”勇气,在世人眼里显得如此照人;胡适呢,“大璞未完总是玉”,但却很容易被人简化为畏葸不前。因此,在世人普遍认同、欣赏和推崇“勇于敢”时,是不是也可以稍微考虑一下某些时候这未必不更需要的“勇于不敢”呢?
14、鲁迅大骂:胡博士不愧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15、按:顾炎武的"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五十初度时在昌平》)是胡适晚年最喜欢的诗句,曾多次题赠给友人。胡适曾在一次演讲说,我们要走的路是"长期"的"远路",是"绵绵无绝期"的远路,走远路不怕晚,"不须愁日暮"。今天黑了,明天起早行。我们老了,还有无数青年人在。一代完了,还有一代继起。
16、胡适先生在《归国杂感》中说,归国后实在找不到可读的书,就去找一位有名的英文教习询问,结果他们竟然连萧伯纳、契诃夫、安德烈耶夫等人都没听过,于是感慨:“他们只会用他们先生教过的课本。他们的先生又只会用他们先生的先生教过的课本。所以现在的中国学堂所用的英文书籍,大概都是教会先生的太老师或太太老师们教过的课本!怪不得和现在的思想潮流绝无关系了。”这不难发现,胡适先生对当时所见到的情景,足可以看出他关注的是什么。就连看戏也是“装上了二十世纪的新布景,却偏要做那二十年前的旧手脚。”中国需要新思想,需要启蒙,需要开化。面对学习外文,胡适先生主张“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
17、不过,由于胡适在思想和政治领域的过分崇洋,使得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鲜明,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中国台湾,都对他充满争议和诟病之处。
18、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蒋中正
19、首先我们要回看,他在康奈尔念书的时候,他有几个教授,教的是什么呢?教他哲学史的其中一个教授使用的教科书,这个教科书是直到今天还有人看,我念书的时候都还在看,是德国新康德主义者那本哲学史,商务印书馆世界名著译丛有出,大家有兴趣可以拿来看。
20、希望大家把学堂当作学堂,做成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在学术思想人格上作最大努力。
三、
1、历史学家,文学家李敖:以他唱重头戏的地位,四十年来,竟把文史学风带到这种迂腐不堪的境地,脱不开乾嘉余孽的把戏,甩不开汉宋两学的对垒,竟还披着‘科学方法’的虎皮,领着‘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的补助,这是多么不相称的事!
2、192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含标点符号才短短101字,胡适敏锐地发现其中三处“硬伤”,随即在《新月》杂志二卷二号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一驳斥。嘲讽这是“一纸模糊命令”,抨击“今日我们最感觉痛苦的是种种政府机关或假借政府与d部的机关侵害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呼吁用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
3、1953年,举国上下批判胡适的“反动”思想。有记者在美国访问胡适本人:“你对这个批判运动怎么看?为什么中国大陆把你定为反动思想?你这个敌对思想是什么思想?”
4、人的性格有地域性。陈独秀有安庆古城人的倔;朱自清长在扬州,下笔成文不乏水乡灵气;福建人林语堂,自有南方人的活络;鲁迅生在绍兴,身上就沾了师爷的刁辣;胡适是徽州人,骨子里有徽商与生俱来的圆融。
5、最终,胡适还是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选择了后者,于1958年抵达台湾担任了中央研究院院长。台当局欢迎他的阵势虽然十分壮观,但蒋介石却并没有对他予以重任,好比一尊泥菩萨似的供了起来。
6、1955年,中国大陆开始针对胡适的一系列观点进行驳斥,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了《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不过,毛主席还是托人给自己曾经的老师胡适:
7、冬雪纷纷,红梅如霞。轻点胭脂,红装轻裘,踏雪去寻梅。一张琴,一缕烟,一壶酒。寒梅树下仙乐袅袅。我闻声起舞,你嫣然一笑。轻灵身姿,分分合合。似青烟,似飞蝶,如梦似幻。分不清烟波浩淼,歌不尽朱颜娇俏。理不清今夕何夕,恋不完暮暮朝朝。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如果穷得只剩一个碗,我会把它砸了。因为留着它我会用碗去乞讨,砸了它我会想着用手去创造。
8、新华社1949年1月26日陕北电讯,借“学生和教授们”之口,“认为(战争罪犯)名单中必须包含重要的战争鼓动者胡适、于斌和叶青。”既是公开警告胡适已够“战犯”之格,又不作官方明确表态,为统战留下回旋余地。但在此前一周的1月20日,毛泽东修改定稿致华野、中野的内部电文《热烈祝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明令“不论和战,战争罪犯是必须拘捕的”,而且列出“头等战争罪犯蒋介石、李宗仁”等22人,“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政治手腕,老辣之极。
9、舒新城这个信很有意思,写信的时候把一封信同样的内容写给几个人,就换换名字。舒新城当时给胡适的这封信,换名字后,也寄给了陈独秀和张东荪。
10、胡适先生手迹出现拍场并拍出近乎“天价”的有二件。一是胡适先生的《贯酸斋》墨迹镜心,另外一件是胡适先生水墨洒金笺《行书四条屏》,创下了胡适先生手迹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关于胡适先生的《贯酸斋》,自打面世就充满了传奇,其间辗转流传,引出一桩“公案”,本文作者亦曾涉其中,故对背后的故事,亦有个人观点在焉。
11、十七年来共历艰辛常承推心置腹示我周行深喜交成莫逆谊兼师友;两万里外同赴会议方拟驭气挑空从公于迈何意约独未践遽隔人天。——钱思亮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