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咏雪郑板桥
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2、清朝乾隆年间,据说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看着西湖的美景,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就在这时,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3、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5、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7、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8、诗名叫做《咏雪》,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郑板桥集》。
9、雪是冬天才会有的,想像一下我们在鹅毛大雪中,是多么凉快的一件事情!
10、郑板桥写这首诗时正是在某天清晨起来后,看到了那地面上皑皑白雪,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夜间只是觉得很冷,但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但是等到天亮起床后,突然之间发现原来是下雪了,看到了外面厚厚的积雪。郑板桥也正是如此,清晨起床后看到那皑皑白雪,这引发了他的诗情,于是信手拈来之间,写下了这么一首有趣的诗,从而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11、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12、《送卢员外》(唐)薛涛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13、梅花:一作芦花,指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14、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7、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8、这首《咏雪》主要表达雪花的多、洁白和轻盈美丽。诗句之中的数字都是一个虚数,并不是真的在数雪花的片数,诗人使用数字,主要是展现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们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的景象,仿佛雪景就在读者的眼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9、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20、郑板桥咏梅的数字诗是指《咏雪》。原文是:
二、古诗咏雪郑板桥教案
1、郑板桥的这首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是一首打油诗,含义非常浅显,是一首叫做《咏雪》的事,出自郑板桥的诗集。主要描绘了下雪时的场景,描写非常朴素,却又显得非常真实,婉约。一片又一片的雪花纷纷舞蹈,最后于芦花形成一体,这个场景是一种白描,仿佛一场飘飞的雪展现在我们面前,天地一片茫茫,在雪花的掩映下,最后融为一体
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5、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诗《飞雪》。
6、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咏雪》,全诗原文如下:
7、应见海神车。咏雪的作者和诗句咏雪/咏雪联句(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8、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他写的《咏雪》诗也十分别致:“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9、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10、咏雪飞花岁晚江南杨柳花,余杭门外蕊争发。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
11、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12、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咏雪的诗句带作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13、北风卷地白草折,
14、郑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15、《北风行》(唐)李白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16、咏雪骆宾王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1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8、《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19、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20、你们有在坚持和宝宝玩古诗吗?沐沐妈在此深表歉意,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来更新。不是宝宝没学会,确实是我的原因,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辜负了各位的期许。闲话少叙,我们继续玩起来。
三、咏雪清郑板桥写的这首诗是怎么写的
1、明·徐渭《梨花》“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3、文/〔清〕郑板桥图/林艺
4、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5、第一二句那就是点明了方题,也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整首诗更具有张力,从而与下面的两句形成对应,也让这整首诗更加唯美,“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清晨起床后打开房门,才看到了外面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整个大地都被白雪给覆盖了,雪后初晴,天上的白云变得很惨淡,这样的天气里,那阳光都变得很寒冷。
6、诗意人生,从天天读诗开启
7、全文: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8、郑板桥《咏雪》,最后一句是:飞入梅花总不见
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咏雪的名句(请写出作者、出处、朝代)谢谢了柴门闻犬吠,
10、因为两首诗高度相似,而郑板桥的诗作比乾隆诗作更具有意境,所以流传广泛。大家就错以为“一片两片三四片”是乾隆的诗了,其实“一片一片又一片”才是乾隆的诗。
11、从零开始,从中小学诗词开始,
12、沈德潜版某年冬天下大雪,乾隆和他的文学侍从著名诗人沈德潜等外出赏雪,这位一生写了近万首诗,却无一首流传的皇帝诗人,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又要上了:一片一片又一片。众人拍马屁纷纷叫好。乾隆自我感觉良好地继续吟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乾隆还要再数下去,沈德潜跪下奏道:皇上的诗太好了,请让臣狗尾续貂。经恩准之后,沈德潜接上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算是帮乾隆又完成一篇杰作。
1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4、纵观这首诗,通篇并任何高级的字眼,也没有一个千古名句,但这些平淡的字句拼在一起,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诗人看似只是写雪景咏寒梅,其实寄托的正是自己的人生追求,正像他说的:“要做千秋不变之人”一样。
15、六出儛崇花。明朝阙门外。
16、唐·高骈《对雪》“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8、咏雪作者:吴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19、“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20、郑板桥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这首《咏雪》就是郑板桥的作品之世人对郑板桥这首诗的评价是“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
四、古诗《咏雪》郑板桥
1、(以上内容可上下滑动查看)
2、“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4、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郑板桥。《咏雪》全诗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妙处: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5、诗句是由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
6、“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8、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9、描写雪的诗有很多,但这是比较特别的一篇。
10、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1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2、麒麟山書院诗词基础学习群,每个工作日分享诗词相关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文字+语音),双休日自由复习+小测验。
13、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
14、唐·李白《北风行》“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15、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16、郑板桥,原名郑燮,清朝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思想家;在这首《山中雪后》一诗中,他正是通过对于周围环境细腻的描写,从而告诉了世人许多的大道理,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那都是要坚持自我,一定要有一颗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够实现人生理想,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
17、另外,第三句也存在不同的版本。
18、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咏雪傅察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9、洪升《雪望》: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20、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五、咏雪郑板桥诗意
1、咏雪傅察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2、(翁森《四时读书乐》)咏雪的诗句(包括诗题目及作者)《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时,黄承彦骑驴过小桥吟的那首诗:“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3、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4、《雪梅》(宋)卢梅坡
5、郑板桥为人非常正直,有一年灾荒,因为他擅自开仓放粮,救助灾民而被罢官,罢官后不得不回杨州老家,靠写诗、作画、卖画为生。
6、郑板桥的诗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的话,会让人觉得很普通,不过这也是清朝诗人比较独特的一个地方,尽管看似写得很普通,但是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写得也是很有唯美,在这首《山中雪后》一诗中,郑板桥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把所见之物描写得生动有趣,读来那也是朗朗上口,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7、据说这是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这里的一片等指雪花,是白色的,而草丛是绿色的,不可能”都不见”,改为”飞入芦花都不见”更好,因为芦花是白色的。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江雪》(唐)柳宗元
10、“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11、桂树日南华。岂若天庭瑞。
12、雪花似掌难遮眼,
13、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4、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吴均《咏雪》
15、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6、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17、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咏雪徐陵琼林玄圃叶。
18、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19、就在这时,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3、《咏雪》是清代著名的大书画家郑板桥的一首小诗,郑板桥是杨州八怪之自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4、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咏雪诗》清郑板桥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赴京途中遇雪》唐孟浩然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如果是在格律诗中,判定版本正误的依据之一是“是否符合格律”。如果都符合,且没有其它的明显依据,则不必纠结,可以同时都认可。
9、译文:雪花飘飘洒洒,由少而多,片片落入梅花丛中,融为一体。
10、“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11、郑板桥的书画现在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但他的轶事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巧骂豪绅、巧判趣案、在茶壶上写诗等趣事,都广为流传,可见民间百姓对他的喜爱。那么当这样的一位文人正儿八经写起诗来,又能写出怎样的妙作呢?
12、译文: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
13、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4、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自己开门见雪满山时的情形,山头被大雪覆盖,天空虽已放晴,但云朵淡淡的,连那日光看起来都是那么寒冷。与很多惊艳的咏雪诗相比,这样的写景似乎寻常得很,但其实藏着诗人的“小心机”。诗人用“晴”和“光”这两个暖景,来衬托云淡和寒意,通过看似矛盾但却强烈的对比,一股寒气跃然纸上,也为后两句咏梅做好了铺垫。
15、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霞雪。
1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7、意思是: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咏雪》。
18、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19、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扩展资料关于本诗的其他故事:
20、应见海神车。写出两句咏雪的诗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咏雪的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咏雪》清代:郑燮
3、译文: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4、一片两片三四片来自郑板桥的《咏雪》。
5、《咏雪》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郑板桥集》。
6、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7、三生苦短何时见,桃叶渡头看鹜霞。咏雪的作者和诗句咏雪/咏雪联句
8、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好多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此诗看似简单,却颇有雅趣,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最后的点睛之笔却是由他人所续。
9、《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10、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商州客舍》(唐)孟郊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1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2、《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古诗原文《咏雪》作者:郑板桥(清)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13、云横秦岭家何在?
14、郑燮(郑板桥)写的一首经典描写“飘飞的雪花”的蒙学小诗(童谣),读读诵诵很有意思,最后一句神来之笔,中文之雅趣意境如叮咚泉水直涌而出,流入到中国人的心间。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类似山村咏怀的古诗有《咏雪》。作者:郑燮〔清代〕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翻译: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赏析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原文:“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19、《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