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词
1、(4)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2、西园蛰听蛩声绻。萍踪处,风轻日暖,层林尽染秋寒晚。遥看飞红片片。
3、“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4、翻译: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5、各位看官,答案下期揭晓~
6、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7、秋风瑟瑟木萧萧。叶飘飘。梦遥遥。北雁南飞,惊鸟出林梢。
8、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
9、(2)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10、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11、shān míng shuǐ jìng yè lái shuāng,shù shù shēn hóng chū qiǎn huáng。
12、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13、(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14、我问她到底在愁什么?她说马上要进入冬眠了,一个季度都要看不到我们了,心里闷得慌。我说她真是瞎担心,现在我们都有人形了,不想冬眠就变成人形嘛,有什么好愁的!
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6、(2)终古:自古以来。簇:丛聚。
17、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18、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19、作者︱银色月光朗诵︱平凡
20、排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
二、秋词刘禹锡意思
1、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2、秋词中"晴空一鹤”意象表明...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3、《秋词》描写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开阔景象。诗人借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奋发向上的感情。全诗内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4、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7、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cháo。
8、秋词初中一年级学的。《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作品。全诗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一反常调,另辟蹊径,以最大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9、树叶由绿转变为焦黄色,而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树叶中中格外显眼;
10、踏遍山林意未归。孤骛转篷飞。楚云叆叇笼山薇,原野映霞晖。
11、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12、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业务涵盖成人高考、自考、开放大学、证书及职称评审等
1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16、骊歌一曲无眠夜,忆秦娥,话到辛酸。怅良宵,恨亦无由,怨亦无端。
17、“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秋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词二首原文:
18、诗人正处于人生的最低谷,但他却没有一蹶不振,依然豁达自信,也正因为这种自信,他没有迷失在秋天悲凉的氛围中。那么诗人既然说秋天胜过春天,具体的秋的风景又是怎样的呢?
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20、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三、秋词其一
1、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2、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3、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5、(6)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6、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表现出诗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诗人开篇,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8、秋词,在感慨秋天萧瑟的同时,对于未来是一种积极的期待,先抑后扬。天净沙秋思,主要通过秋天的景物,借景抒情,寄托思念之情,悲婉,凄凉的情感总基调始终如一。
9、我们先看前面一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两句之中,都有“秋”字,当然是紧扣题目来的。律诗中,除了有少数诗人特意为之外,还有用叠词外,一般要避免用重复的字,可是,绝句不拘泥这一点,如果用得好,还会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不同的体裁,都有各自的“格”的,我在二十多年前,就专门讲过这个问题。
10、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11、(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12、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13、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14、《秋词》其一全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意思: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这首诗中,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1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16、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1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18、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19、主旨是: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20、(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四、秋词其一翻译
1、秋天来了,山明水净的,夜晚已经有了霜;
2、“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写秋天景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别有特色的秋景,山水清净,夜里还会下霜,树叶有红有黄,在山间错落点染。景色清丽闲雅,如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让人肃然起敬。
3、秋词拼音版注音:
4、殊不知,在他眼中,这金黄的秋天,比起万物萌生的春天,还要好上几分。这两句话,直接否定了固有的悲秋的观念,显得积极乐观。要知道,做这首诗时。
5、(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6、时节虽已是秋末冬初,但天气仍然还是暖洋洋的,恰似暖春时候梅花凋落开始结子的时节
7、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8、《秋词》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与豁达乐观的心境,也表达了诗人愿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秋词》一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朗州司马之时。《秋词》的诗人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9、诗人采用拟人手法,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低云和枫叶的形态,想象别致,意蕴生动,更体现出诗人闲适的心情。词人平中见奇,既展现出红叶对秋色的迷恋,又尽显和暖天气中作者的平和心态。
1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1、出自:《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原文:
12、(4)巴山:指缙云山 ,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13、秋词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14、(3)思:想着,想到。
15、这老板说得不错。可是,诗歌最为基本的特质,就是以形象抒发感情。诗歌中的形象,是诗人自由选择的。诗歌中的感情,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突破逻辑、突破事实、突破规则的。因此,刘禹锡这首诗,尽管在逻辑上有毛病,仍然不失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16、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17、天上的白云停留在空中,不再随风乱飞,树枝的红叶在风中随风飘舞,好像随时都可能离开树枝。
18、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19、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20、qiū cí èr shǒu
五、秋词二首刘禹锡注音版
1、班班:斑点众多貌,通“斑”。
2、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3、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4、《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5、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寥色嗾人狂。
6、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7、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其:其中。其一:其中之一。“其”是代词,代指刘禹锡的名为“秋词”的诗。刘禹锡的诗有很多,都叫作“秋词”的诗一共有两首,为便于区分,人们将其中一首称为“其一(其中之一)”,另一首称为“其二(其中之二)”。
10、构成秋天其他美景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也都老凑热闹。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
12、全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如何?听惯了“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秋雨愁煞人”一类的悲秋之诗,再听这一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不是豪情顿生,踌躇满志?谁能想到这首《秋词》是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时所写下的呢。诗中没有任何苦闷、抱怨之词,而是对人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14、当然,我们观察一个对象,和作诗是有区别的,要尽量全面,努力避免片面。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要善于发现有利因素;在有利的大环境下,也要善于发现不利的因素。人云亦云,轻易相信大多数,盲目从众,都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15、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16、红尘紫陌,借长风,沐宇朝霞。约诗朋吟侣,持杯赏月,永夜欣嘉。
17、苏州有个澹台湖。我讲《论语》的时候,会讲到一个人,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澹台,是双姓,如“欧阳”“司马”等一样。古人的名与字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么,“灭明”和“子羽”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啊?这就是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啊!白鹤飞着,在阳光的反射下,它身上,不是一明一灭吗?这名和字,太富有诗意啦!
18、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秋词》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9、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2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寥朝。
1、(5)秋池:秋天的池塘。
2、晴空万里,天空中也有些许白云,一只白鹤,穿过白云直冲碧霄,这样的景色,在秋天,会不会出现啊?当然会啊,是客观存在,是事实。
3、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4、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5、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7、古代文学作品中,“悲秋”是常见的主题。第一篇明确体现悲秋主题的作品,是战国时楚国宋玉的《九辨》,开头一句就是“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登高》诗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句。因此,刘禹锡此诗第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概况了古代文学作品中这样一个事实。紧接着第二句“我言秋日胜春朝”,亮明诗人自己对秋天的判断,而与古人正好相反。
8、说了这么多,我也该出门去找亮晶晶啦,她现在肯定已经消气了吧。等我回来后,希望看到你们全都猜出我给的谜题哦!加油。
9、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10、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11、(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12、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13、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4、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15、张利霞,网名银色月光。湖北汉川人,喜欢在古韵律的海洋沙滩上拾贝,也喜欢在现代文学的激流中踏浪。一浪一沫皆惊喜,一珠一贝皆珍藏。有诗文发多家平台。
16、判断需要支持啊!没有支持,判断如何能够成立呢?那么,怎样来支持啊?用符合逻辑的推理,或者用事实。刘禹锡用的是事实。此诗后面一联,就是这样的事实:“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老鹰也来了:“我比白鹤飞得更高,你刘禹锡为什么不写我?”
18、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9、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20、此诗头两句一出,便令人耳目一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道,自古以来,一旦到了秋天,所有的诗词便像约好了似的,均染上了一层悲凉的气息。
1、《秋词》是刘禹锡的诗。《秋风词》是李白的诗。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2、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3、①悲寂寥:悲叹萧条。②春朝:春天。③排:推开。④碧霄:青天。
4、《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5、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6、秋天之神一听,生气了,balabala也说了一大通,当然是针对春天之神的。
7、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8、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词》二首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9、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10、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11、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12、宋玉、杜甫等写悲秋的一大批诗人,七嘴八舌,大意是: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秋雨淅沥,阴霾不开,都引人悲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13、(2)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14、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6、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17、《秋词》这首诗的诗的诗名不是词牌名,《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8、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