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3、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4、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无赖"
5、答: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句有: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见人初解语呕(ōu)哑(yā),不肯归眠恋小车。看到人就学着咿咿呀呀的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睡觉。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9、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10、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1、“欢乐和自由,是童年时代的纯真信念。”
12、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13、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14、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15、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16、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lǒng)闻。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陇:通“垄”,田垄。
17、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
18、牧童的生活是游荡不定的,也是浪漫的。牧童既不免经风雨、涉艰险,又总是从大自然中得到乐趣和慈爱。这是一首牧童唱的歌。早上,牧童赶着牛沿着弯曲的江水去放牧;晚上,牧童归来时就要摸黑走过山村的沟谷。早出晚归的牧牛生活是辛苦的,诗中写到的“朝”“夜”两次“牧牛”,第一次是指“牧牛去”,第二次是指“牧牛归”。四个“牧牛”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歌谣节奏和韵味,同时表现了早晚放牧、日日放牧的辛勤劳动生活。“下江曲”和“度村谷”也表现了放牧生活的丰富多彩。
19、(赏析)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小女孩越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2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
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赏析)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3、 《送杨氏女》 唐代: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4、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lǚ)金华。娇娇滴滴的啼哭了一晚上是因为什么事呢?是嫌衣服上少绣了金线花。底事:何事;什么事。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5、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6、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7、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8、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
9、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1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1、该《牧童诗》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悠闲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归,不愁食衣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飘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过是文人学士们的“空想”之一。
12、——《牧牛图》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13、《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4、《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
1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
1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9、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位山野孩子蓬头垢面,衣衫简陋,沿河找个杂草丛生人迹罕到的地方,随意而坐,静心垂钓。
20、(简析)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三、
1、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2、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3、——李涉《牧童词》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4、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诗歌纯用白描,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6、《观游鱼》(唐)白居易
7、牧童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时光。在春天的漾漾细雨中,牧童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一天天地绿起来。牧童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顽皮活泼的牧童还把蓬蒿插在腰间当作箭,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
8、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9、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10、《池上》(唐)白居易
11、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12、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雷震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古诗。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四周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上,在落日中放牛回家的小孩坐在牛背上,吹着不成调的曲子的生动画卷。诗人通过写景来入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农村生活情趣的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于乡村的热爱之情。
1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4、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1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6、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17、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18、《池上》唐代:白居易
19、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20、《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3、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4、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éi)苔草映身。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5、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6、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jǐn)篱(lí)。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还家错:回家认错路。槿篱:用木槿做的篱笆。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
7、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作品之是诗人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为春天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喜悦心情,因为在这时候,诗人不仅见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也看到了孩子们放学归来后放风筝的情景。
8、《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赞美孩子的诗词描写孩子的诗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9、《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1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3、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14、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15、《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6、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宋杨万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