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才华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都十分突出。孔子对子贡讲的这席话,很有针对性,是提醒子贡不要恃才傲物。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2、(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3、(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4、《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7、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8、(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09年第12期。原题目:《中的成语》;作者:练鸿翔)
9、(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0、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1、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2、(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3、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
17、解释:患:忧患,担心。
18、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9、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20、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二、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00字
1、(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2、(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熹注:“子路之言, 非其本意, 但理屈词穷, 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故夫子不乐其非, 而特恶其佞也。”
3、(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后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何不这样说,他这个人,一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内心一快乐就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呢。”这个故事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正是有了这种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天道酬勤,一个人如果有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再配合科学的工作、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成功。
5、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6、解释:乐:喜爱,爱好。
7、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
8、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9、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10、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1、(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2、(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3、☞网课|鹅坡武校初中部书法教学
14、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15、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6、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17、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适可而止"。
18、(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9、(出处)春秋·孔丘弟⼦《论语·公冶长》。
20、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三、论语中的成语故事电子版
1、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2、(出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3、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4、(3)宋朝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如果你仅仅是要赚钱、买房子和娶媳妇,那对不起,我浪费了你半个小时的时间。
5、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6、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成语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8、在工作中并非总是事情做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只要把你应该做的做好就可以了,越俎代庖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9、(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11、(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2、(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13、(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4、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6、桓景的巧言之词,瞒过了王导的眼睛,认为他是个贤臣,予以重用;而孔范的巧言之词,赢得了陈后主的欢心,最终导致亡国。可见这两个人就是“鲜矣仁”的代表。
17、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18、有教无类:类。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通常指稻,决不可能有所改变。
19、(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20、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四、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图
1、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4、(解释)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5、是可忍,孰不可忍
6、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7、解释:不合乎礼的事不看。
8、(成语):良师益友(拼音):liángshīyìyǒu(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示例):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近义词):情同手足、莫逆之交(反义词):一丘之貉、狐群狗d(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有帮助的人
9、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0、(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1、(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12、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
14、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6、(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7、(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18、“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19、(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20、玉毁椟中: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任用:弯曲。形容极其愚笨、礼。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时刻不忘;义:命运,就用来勉励自己。
五、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1、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3、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4、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5、(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6、释义:孔子在河边感叹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息地奔流。”
7、孔子在河边感叹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息地奔流。”这话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
8、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9、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10、出处:《论语·公冶长》:“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11、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2、解释:敏:奋勉,慎:小心。
13、披发左衽(rèn)
14、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16、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
17、(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18、成语造句: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19、(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0、www.shaolinepo.cn
1、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见义勇为:语本《论语卫灵公》见义勇为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厥后泛用见义勇为暗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该该推委。
3、(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4、(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5、(释义)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6、(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7、(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8、(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泯灭。施惠于人,本身又无所泯灭。《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厥后经常使用以形容有实利而未几费财帛。
10、(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