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blibili
(1)、她还注意到他不服帖的头发和皱起的前额令他显得十分严厉,而他的神情却又像孩子般善良和纯真,这两种表情的组合惹人注目。
(2)、但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又是一个文艺上极度繁荣的时代,那是一个文艺璀璨的时代,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果戈里、契科夫、苏里科夫等人都是活跃在当时俄国文艺界的璀璨巨星。
(3)、美国没有沙皇,也没有封建势力,为什么也要封禁呢?
(4)、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5)、1910年11月1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从自己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秘密离家出走,伴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和小女儿亚历山德拉。托尔斯泰在途中患肺炎,最后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里。
(6)、(38)《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60-161页
(7)、人不必依靠任何外在的力量——教会的神秘条约或者代人受过的基督而获得拯救,不必,人只需依靠自己的力量便能直接与上帝沟通并接近圆满和完善,只要“人们承认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努力摆脱世俗影响,成为上帝和天意的仆人,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力去完成解脱,听命于上帝。一旦人理解了《福音书》上的真理,他就可以和上帝自由沟通,无求于任何人。”(46)因为,上帝是人的一部分。
(8)、托尔斯泰认为,要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人要依靠理性的光明,看清幸福的真与伪,从而明白追求动物性躯体的幸福是对人生命的完全否定,是一种欺骗性的幸福,它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而真正的幸福之花盛开在向神性靠近的路途中,贯穿于此路之上的活动就是爱。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人需要依靠理性和爱。
(9)、......每当我想起,我们两人此刻在将近五十高龄的时候,如何站在俄国自由论坛的第一架印刷机旁边,我就依稀觉得,麻雀山上我们童年的格琉特利(1)离今天不是三十三年,而是至多——三年!
(10)、(53)《托尔斯泰文学书简·托尔斯泰致费特》,章其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第672-673页
(11)、所以,在临死前,托尔斯泰至死都不想再看到索菲娅·别尔斯一眼。
(12)、赫尔岑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二十几岁时他因呼吁革命而被判流放,后又被迫成为流亡者。然而,即便远离祖国,他的斗争依然在继续。在流亡期间,他完成自传《往事与随想》,用忠于事实又具有艺术概括力的文字,记录下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展示了一个真正知识分子心灵的成长之路,又把个人放置进宏大的历史进程中,以个人映射历史,让本书成为十九世纪俄罗斯政治与生活的编年史。这部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巴金便是其中之他因对《往事与随想》的热爱,决心翻译此书,以学习,以致敬。
(13)、她经常由于喜欢待在仆人的住处、厨房或者马厩这些地方而不是客厅而受到责骂。
(14)、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15)、也因此让本来就虽爱他却不理解他的妻子对他成见更深,两人的感情裂痕一天天加大。
(16)、其次,要那些担任政府公职的人结成一帮,这样不论他们对待别人的后果怎样,都不必由某一个人单独承担责任。”
(17)、(42)《忏悔录》,《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18)、这是教会早就告诉给人们的。那些愚信的教徒不会对此产生任何怀疑,因为怀疑是撒旦的把戏,需要抵抗的;那些并不相信这种“质变”的教徒,却宁愿表现出精神上的倦怠,而不肯表露出姿态上的懈怠,因为对仪式的不尊重意味着对教会的不敬。可托尔斯泰既做不到盲目地愚信,也做不到心口不一地敷衍,他是一个不肯在“大问题”上说谎的人。当他自觉凭借理性的力量,透过仪式的庄严和神圣看穿其中所隐匿的空洞、虚假、无意义甚至残忍时,他便开始用严厉的怒斥来揭露教会的虚伪及其存在的无意义了:
(19)、(52)引自《基督教文化评论·第九辑·作为新生命观的信仰》,陈建洪,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20)、一位形体枯槁、头须花白的老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地独自坐在一列火车上。
2、托尔斯泰一生经历
(1)、“我决定写下来;但是一个回忆唤起千百个别的回忆;一切接近遗忘的旧事复活了:少年时代的理想,青年时期的憧憬,豪迈的青春岁月,监禁和流放一一这些早年的厄运没有在我心头留下一丝阴影,倒像穿越长空的春雷,以它们的巨响唤醒和激励了年轻的生命。”
(2)、他想着,翻开福音书,开始读他随手翻到的一页……
(3)、《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4)、(54)《克鲁采奏鸣曲·东家与雇工》,托尔斯泰著,草婴译,外文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11997年版,第514页
(5)、马斯洛娃是在一次全体探视日,发现了一双善良的深蓝色眼睛从突出的眉毛下专注地凝视着她。
(6)、(55)《克鲁采奏鸣曲·东家与雇工》,托尔斯泰著,草婴译,外文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11997年版,第517页
(7)、托尔斯泰自觉看清了教会或主义者们所提供的规则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便提出要以新的宗教相代替,这种宗教所遵循的一切都直接来于福音书、来自于神的教诲,而不是任何人—神之间的中介。这又涉及到他对上帝的理解。
(8)、那作者最终给人们指出了什么样的出路和方向呢?
(9)、对此,别尔嘉耶夫敏锐地指出,“托尔斯泰宣扬的拯救接近于佛教”因为这种拯救靠个人的猛醒、忏悔和改过自新的行动,是自救式而非他救式。这种自我完善并不能消泯一个人犯下的罪,但因为在自己曾经的罪迹面前有了觉悟,对尘世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在从兽性的人走向精神的人的路途中,一个人已经获得了真正的生命,即得到精神上的复活或者说是新生。由此可见,托尔斯泰的“道德自我完善”学说是帮助现世的人们寻找上帝、建立人间天国的一种途径。
(10)、(41)《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176页
(11)、“他还领悟和相信每一个人只要履行这些戒律就行,不必再做别的事,人生唯一合理的意义就在于此。”
(12)、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13)、“事情十分清楚,人民的全部灾难,或者至少是人民灾难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在他们的手里,却在那些利用土地所有权,依靠人民的劳动生活活着的人们的手里。”
(14)、是的,反复的节奏,重现的旋律,人生对此是有所偏爱的。谁不知道,童年与老年多么近似。生活中有桂冠也有荆棘,有摇床也有棺木,而在生命全盛时期的两端,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往往是两个在主要之点上相仿的时期。那在青年尚未获致的东西,在老年则已经丧失。青年不计个人得失、梦寐以求的,到了老年,在乌云和夕阳的衬托下,将显得更为光辉灿烂,庄严肃穆,而且同样无关乎个人的得失。
(15)、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16)、另一个大人物查尔斯基伯爵,他丰衣美食,养尊处优,而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俄罗斯帝国乃至全世界会造成极大的好处还是极大的坏处,他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
(17)、伯林《俄国思想家》英文版封面,上:赫尔岑,下左:别林斯基,下右:屠格涅夫
(18)、(40)《忏悔录》,见《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19)、对马斯洛娃的整个法庭审判就是一场闹剧,陪审团做出的是错误的决定,而法官们明知如此,却不予纠正,因为他们都希望赶快结束审判。
(20)、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3、托尔斯泰的一生经历
(1)、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为自己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2)、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3)、这种爱不同于聂赫留多夫的肉欲之爱,而是一种纯洁的“柏拉图之爱”。
(4)、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5)、《阿尔别特》(1857~1858)和《琉森》(1857)都是写艺术家的。前者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创作”问题,作品中宣称“美是人世间唯一无可置疑的幸福”,是作家一度醉心“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的产物。
(6)、经过长时间创作的《光在黑暗中发亮》(1911)反映作者在世界观转变后同家庭和社会的冲突,宣扬不抗恶,而剧情的发展又反驳了这种说教的无力,是他最矛盾的作品之一。
(7)、被告席上站着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喀秋莎·马斯洛娃,而当年诱奸了她,使她最终沦为娼妓的贵族老爷聂赫留多夫却端坐在陪审席上,有权决定她的刑期和命运。
(8)、1856年,远在西欧的法国,一场变革即将到来。在此之前,法国的变革已经发生了数次,但是越是变革,整个社会却越是动乱,整个法国社会就在民主共和以及帝制之间来回摇摆。
(9)、他认为宗教学说的本质不在于象征性地表现自然力、对自然力的的恐惧以及对于奇迹的需求,而在于指出人的一种预见和人类应走的生活道路的天性,为人们引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命意义的概念。即宗教信仰并不是人们对自然力或超自然存在的膜拜,而是引导我们尽可能圆满、幸福地生活的新的理想和观念。(41)
(10)、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11)、这样一来,在为了解救个性而不断地扩展爱的范围的情况下,爱便成为一种必需,便会同某些对象联系在一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然而在基督教的世界观中,爱不是必需的,不会和任何东西联系在一起,而仅仅是人的心灵的一种本质的天性。人去实施爱,不是因为他爱某一东西、某一人时得到了益处,而是因为爱是他心灵的本质,因为他不能不爱。……基督学说向人指出其心灵本质即爱,他的幸福的赢获并非因为他爱这人或那人,而是因为他爱万物之源——上帝,他通过爱在自身中认识到上帝,并因此而爱所有人和所有物。”(51)
(12)、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丶《安娜.卡列尼娜》丶《复活》等。
(13)、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
(14)、这与上文提到的索妮娅、瓦伦加们所倾心施行的自我奉献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她们自以为向神性的靠近,只不过是以他人——教会或某种主义的规则为标准进行的“仪式化”的牺牲,是出于有意识的“应该”,而不是出于无意识的“情愿”。这也是为什么,托尔斯泰总用嘲讽、刻薄的口吻描述卡列宁的宽容、忍耐和他试图牺牲自己在社交界的尊严来拯救安娜灵魂所做的努力的原因。
(15)、即便是今天,我们拿到这本书进行翻阅的时候,里面的内容也是很颠覆我们三观的。简单的以沙皇统治的腐朽和对于文学艺术言论自由的限制,来指责当权者,作为这一行为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16)、(1)据传说,1307年,在瑞士中部的格琉特利草原上,乌里州、施维茨州和下瓦尔登州的代表一起宣誓,要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到底,史称“永久同盟”。它奠定了瑞士国家独立的基础。赫尔岑用这传说的宣誓比拟他与奥加辽夫在莫斯科麻雀山上的宣誓。
(17)、 对于这样的结局,绝大部分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匪夷所思,难以接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狗尾续貂”式的结果,完全不合乎前面“清醒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也不合乎情节发展的情理。
(18)、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19)、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0)、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托尔斯泰于1902年至1906年间每年均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1901年、1902年和1909年多次获得诺贝和平奖提名,而他从未获奖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
4、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100字
(1)、托尔斯泰出生于俄国的上层贵族阶层,年轻时也曾像其他的贵族公子一样放荡骄奢地生活。
(2)、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投入娱乐圈,酗酒好赌。偏激的个性导致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3)、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4)、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5)、另一个对马斯洛娃产生影响的是男青年革命者西蒙松,是因为他爱上了马斯洛娃。
(6)、这种理智的实质在于: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抗恶,宽恕和热爱他人。这不是一道命令、一条规定,而是确定在基督教理智之光照耀下的幸福是什么。如果人们不害怕这种光,那他们的意愿就会自然而然地向它追求。”(53)理性使人与动物有别,而爱则是它的表达方式,但它们并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于可见之处,它们只存在于人的心中,需要人去寻找。
(7)、虽然在《复活》写出两年以后,在托尔斯泰73岁高龄的时候,俄国最高宗教机构宣布开除了他的教籍,但也没能阻止他继续对教会进行批判和揭露的态度。
(8)、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个“傻头傻脑的地主”。
(9)、在这种“主义”的指导下,托尔斯泰一方面对压迫人民的沙皇政府持敌对态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不要用暴力的方法去求去解放,而是要用“人家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伸过去”的办法来感动敌人,并且用那种“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之类的精神枷锁来约束自己和别人。
(10)、草婴(1923年3月24日~2015年10月24日)
(11)、讲座题目:一只孤独的“老狐狸”——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与天国
(12)、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3)、文中旧照均截图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列夫•托尔斯泰文集》
(14)、一方面被安娜追求纯洁爱情胜过生命的勇敢精神,深深震撼;另一方面为虚伪教条、肮脏冷酷的所谓上层贵族社会逼死了安娜而愤怒。
(15)、“至于他生活中的这个新阶段将怎样结束,时间自会证明。”
(16)、这正是导致他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世界观发生激变的原因。
(17)、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随机选择一位读者赠送《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一本,包邮到家哦。留言截止日期:2022年4月22日。获奖名单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公布。
(18)、所以,已80多岁高龄的托尔斯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真正实践自己的“泛爱论”,让自己的灵魂获得安宁,最后只有离家出走。
(19)、开始,托尔斯泰用了一个词“断然”,表明瓦西里似乎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趴到冻僵的尼基塔身上把他焐暖的,他是突然采取这个行动的,甚至连他自己都未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他只是这么做了,随即便“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异常快乐”这种突降的神性光辉带给他巨大的幸福感,使他不再害怕死亡、害怕与自己的灌木林、羊群、酒店、仓房等等财物分开的事实(那在迷路之初曾让他深感惶惑和恐惧)。
(20)、和她在一起,马斯洛娃注意到,玛丽.帕芙诺芙娜从没考虑过自己,而总是希望为别人服务,不管事情大小,总去帮助他人。
5、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资料
(1)、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
(2)、据说,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接见了索菲娅·别尔斯之后,随即立刻同意解禁此书,并且对索菲娅·别尔斯给予了高度评价。
(3)、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4)、列夫•托尔斯泰作为承接俄罗斯文化史“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关键人物,其人生厚度、知识广度和思想深度体现在他的伟大作品之中,作品背后体现的则是他对“俄罗斯思想”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本期讲座将从历史学视野解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和作品,主讲人还将向听众展示他珍藏的关于托尔斯泰的独家录音,更多精彩内容请大家走进天博,细心聆听。
(5)、“从这天晚上起,聂赫留多夫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不仅因为他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生活环境,还因为从这时起,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具有一种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