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作品
(1)、聪明、有趣、易读、耐读,看大家小书最有乐趣。
(2)、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宿命让我们隐遁,也让我们无处可逃吧。其实宿命也就罢了,宿命感才是最恐怖的。——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3)、而上校在否定与自我否定,空虚与迷惘中失去了信仰和精神支柱,这是所有挑战孤独的勇士们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
(4)、他跟十六个女人生了十七个儿子,这些儿子在一个晚上接二连三被杀死了,其中最大的还不满三十五岁。他自己遭到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最终在革命与无休止的战争中,上校杀死了自己的亲密战友,不可避免的使革命走向了停滞和反动,这和拉美洲的革命历程是吻合的。
(5)、要是您从忏悔中还了解不到真情,那事情可就更严重了。——马尔克斯《恶时辰》
(6)、收录有《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等。
(7)、在此之前,我阅读的大多是古典作家,这个拉美大陆颇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充溢着现代精神的力作,使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阅读它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第一次感觉到叙述的激情和语言的惯性,接下来我就模拟着它的腔调写了《售棉大路》。这次摹仿,在我的创作道路上意义重大,它使我明白了,找到叙述的腔调,就像乐师演奏前的定弦一样重要,腔调找到之后,小说就是流出来的,找不到腔调,小说只能是挤出来的。
(8)、茨威格用平淡的字词勾勒出了复杂的感情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理智和情感之间的搏斗——这种看似复杂的搏斗,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凡生活都会遇上的爱情困境。
(9)、只有一件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0)、和博尔赫斯、聂鲁达、巴列霍一样,马尔克斯也来自拉丁美洲,人们经常说这些拉美文学家都带有同一种特色: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魔幻”在拉美历史上,处处是有迹可循的现实。
(11)、曾记否,就在10多岁时候,当看到《祥林嫂》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时并不知道是鲁迅的杰作,那也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女性如此的悲剧,尤其是祥林嫂被迫与贺老六成亲,因为贺老六没钱治病,硬生生的挺死了,
(12)、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13)、亲爱的堂萨瓦斯,我一向认为,您唯一的美德就是厚颜无耻。——马尔克斯《恶时辰》
(14)、她的内心世界就像她居住的破败宅第,终有一扇尘封之门,福克纳要为我们推开的是两扇门,推开内心之门更是他的兴趣所在。所以我们看见门被打开了,看到爱米丽小姐封闭四十年的房间,看见她的死去多年的情人的尸体躺在床上,看见枕头上的“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我们看见爱米丽小姐其实也躺在那里,她的内心其实一直躺在那里,因为福克纳先生告诉我们那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女人之心。我们读到这里都会感到害怕,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为了孤独。
(15)、马尔克斯的创作立足于拉美大地,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渴望,揭示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形形色色的社会流弊等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
(16)、许多年里,我们无法谈论其他事情。受线性习惯支配的日常行为,如今却突然围绕着同一件令人忧心的事情运转起来。拂晓前的鸡鸣敦促我们去梳理构成这一荒诞事件的一连串巧合。诚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渴望解开迷团,而是因为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17)、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写到了“死亡”的老马尔克斯,用自己的离世让“死亡”从虚构变成了现实,也让自己写了一生的“孤独”主题变成了现实。因为这个现实,那些经历过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开始回忆多年以前他们读到《百年孤独》时候的情形。几乎每一个人都在表达,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实践可以分为“读过《百年孤独》之前”和“读过《百年孤独》之后”两个阶段。对一部翻译作品、一个外国作家,如此毫无分歧的、不加避讳的尊崇在中国当代文坛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而正如年轻的奥雷里托在一个星期二的午夜,起义占领了马孔多,变成了奥雷良诺上校一样,他们从不世出的《百年孤独》身上获得了革命性的新生,成长为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名单很长,莫言、余华、陈忠实、阿来、格非、苏童、贾平凹、韩少功……在文学史上,他们大多被称为“先锋作家”和“寻根作家”;在读者心中,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梯队,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水准。而莫言是马尔克斯在中国“爆炸”出的最绚烂的花火——这个结论在2012年10月之前也成立。
(18)、院子里有个蓄水池,多年来由印第安仆人从很远的地方背来泉水储存在里面,水池边的铁环上拴了只病怏怏的鸵鸟,这是在这里恶劣的气候折磨下唯一能活下来的长羽毛的畜生。这座房子离哪儿都很远,位于荒漠中心,旁边有个小村庄,街道即寒酸又炎热,每当恶风来袭时,连山羊都孤独得想要寻死。——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19)、我之所以选择《在流放地》,是因为卡夫卡这部作品留在叙述上的刻度最为清晰,我所指的是一个作家叙述时产生力量的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思维变幻莫测的作家,这位让读者惊恐不安和难以预测的作家究竟给了我们什么?他是如何用叙述之砖堆砌了荒诞的大厦?《在流放地》清晰地展示了卡夫卡叙述中伸展出去的枝叶,在对那架杀人机器入微的描写里,这位作家表达出了和巴尔扎克同样准确的现实感,这样的现实感也在故事的其它部分不断涌现,正是这些拥有了现实依据的描述,才构造了卡夫卡故事的地基。事实上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只是人们更容易被大厦的荒诞性所吸引,从而忽视了建筑材料的实用性。
(20)、“在酷热的海滩上,来自太阳光的强烈炙烤,对阿拉伯人拨出的锋利刀锋的厌烦”他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本可以被法律轻判,却因为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泣,被法律认为是一个社会规则的破坏者,从而判处死刑。
2、马尔克斯哪些作品可读
(1)、“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2)、广场上的杏树又落满了灰尘。又一个冬天过去了,但冬天悄悄的脚步声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马尔克斯《恶时辰》
(3)、默尔索的悲剧在于他始终在社会的边缘游走,在个人的、私密的、肉体上的生活的边际游荡。这个社会是容不下异类分子的,因此大家立即把他视为社会的破坏者而必须杀而后快。而我却从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真实世界的人,他拒绝说谎,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宁愿死,也不愿意向那些人说出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话。
(4)、这段十分精彩地写出了默尔索最后拒绝忏悔、拒绝皈依上帝而与神甫进行的对抗与辩论,在这里,他求生的愿望、刑前的绝望、对司法不公正的愤愤不平、对死亡的达观与无奈、对宗教谎言的轻蔑、对眼前这位神甫的厌烦以及长久监禁生活所郁积起来的焦躁都混合在一起,像火山一样爆发,并迸射出像熔岩一样灼热的语言之流,使人得以看到他平时那冷漠的“地壳”下的“地核”状态。
(5)、法国作家、“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该书选录了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几十篇短篇小说,展现了作者对不同人物及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思考。
(6)、新鞋你要是不穿,永远不会合脚。——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7)、我最喜欢《百年孤独》《族长的秋天》《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最讨厌《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了很多遍都放弃了,受不了爱情,感觉黏糊糊的,应该是我不喜欢爱情小说吧,我就没有读完一本纯粹的爱情小说。
(8)、社会心理学畅销书《影响力》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探讨影响力的实践。而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一个作家汲取何种文学营养也是个人化和私密化的,因而,如此谈论影响力是一个很冒险的事儿,不仅冒着揭作家面纱而不当的险,也冒着过度阐释、不当联系的风险。而且,在2013年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微博调查中,《百年孤独》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第二位,因而谈论马尔克斯的影响力会显得一厢情愿。好在,还有一大批经历过1980年代的中国作家和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以及稍有训练的文学读者的阅读经历作证,马尔克斯是一座可以攀登的高山。于是,作家从他那里汲取方方面面的营养、读者铺天盖地的悼念、乃至笔者如此书写,都可以算作对其“高山仰止”的方式。据说,马尔克斯是迄今为止,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作家的作家”,他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和卡夫卡、博尔赫斯同等的影响力。
(9)、马尔克斯的大量作品都带有拉美文化色彩,如果您想更好理解马尔克斯的小说,建议您也了解一点拉美文化历史哟(在这里,顺便推荐下《丰饶的苦难》和《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0)、当人们提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便自然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因马尔克斯的小说而闻名于世的。
(11)、那个流动摄影师又回来了,他已经明白了这世界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他在帐篷附近又支起了画着田园风景的幕布。——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12)、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马尔克斯《告别信》
(13)、我喜欢《都柏林人》,并不是因为我觉得它比《尤利西斯》更伟大,而是更精粹、完美,更让我迷醉。这就好比有人认为《雅尔塔的春天》比《洛丽塔》或《微明的火》更纯粹,道理是一样的。
(14)、这是发生在达连的圣马利亚港被蚁群吞噬之前很久的事了,但山冈上那座陵墓依旧完好无损,遮阴的龙口花直直向上,睡在大西洋的风中,每次经过那里,我都会给他带去满满一汽车的玫瑰花,我的心也会因怜惜他的美德而隐隐作痛,但接下来,我会把耳朵贴在墓碑上,听他在那口已经破烂不堪的大箱子的碎片中哭泣,如果他又死了,我会再让他活过来,这个惩罚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只要我活着,他就得在坟墓里活下去,也就是说,永远。
(15)、收录有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短篇《杀手》《白象似的群山》《打不败的人》《在异乡》等。
(16)、《西洋经济史的趣味》从生活实例出发,勾勒并探求了西洋经济史的发展图像。仅各篇文章的标题就足够勾人了:为什么电脑键盘不依ABCD排列?什么欧洲要杀害巫者?为什么犹太人会被抄家……
(17)、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小说的结尾是船上挂着标志霍乱的旗帜,在那条被糟蹋、污染的河上来回游弋,好像说明爱情并非最终战胜一切。不过,小说中的霍乱并不仅仅停留在比喻意义上,传染性霍乱的确降临过平和的南美大陆,带来诉说不尽的惨痛悲凉。
(18)、海明威的作品全都显现了他如昙花一现般灿烂的精神。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对技巧那种严格的掌控所建构出的内在张力,在长篇小说广泛而冒险的范围中无法维系下去。这是他出类拔萃的特质,也是他不该企图逾越的局限。就因为如此,海明威的余文赘语比其他作家的更显眼,他的小说就像是写过了头,比例不相称的短篇小说。对比之下,他的短篇小说最大的优点就是让你觉得少了什么,这也正是其神秘优美之所在。当代大作家博尔赫斯也有同样的局限,但他懂得不要贸然逾越。
(19)、共收录了8个经典短篇,包括《礼拜二午睡时刻》《平常的一天》《咱们镇上没有小偷》《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
(20)、她教给我们的比我们应该懂得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一张空荡的床更让人悲伤。——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3、马尔克斯最好的作品
(1)、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马尔克斯《告别信》
(2)、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3)、 来源:新经典文化
(4)、“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你说,吃什么?”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吃屎。”——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5)、奥康纳进入中国是八十年代初。应该这么说,奥康纳是一个对好的故事天生敏感的作家。奥康纳要是不做小说家,真是天理都不容。就是她发现的故事,让我们这些做小说的人都叹为观止,我们特别佩服她。应该说奥康纳在文学史上的成就非常高。
(6)、——选自《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7)、假如人生是一本大书,那么在书边的空白处随意写下的,会是些什么感想呢?
(8)、我将永远留在你的梦中,直到死神降临。——马尔克斯《恶时辰》
(9)、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10)、但很快重点情景再现了,就是祥林嫂跟贺老六生的那个孩子,叫阿毛!是个刚会走的6岁的一个小男孩,让祥林嫂打扮的挺可爱!突然有一天,祥林嫂就满世界的喊,在荒山上就一直奔跑着寻找着叫阿毛,阿毛,随着那一声声撕心裂肺凄厉的哭喊,就出现了一堆小孩儿的衣服,
(11)、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摒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12)、莫言自称,从1985年写出《红高粱》之后,有20多年的时间,“我始终在跟马尔克斯搏斗,我要离开那本书”。但谁都知道,整容容易换血太难,所以,从成名作《红高粱》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最新长篇小说《蛙》,莫言从未离开过马尔克斯。只不过,他的中国色彩越来越浓,或者换句话说,在他追随马夫子的路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多层次的齐鲁文化帮助他建立了一种“马尔克斯式的中国风格”。因了这种风格,2012年,30年之后,莫言站在了自己的“一书师”曾经站过的领奖台上——这听起来有点儿像庸俗的励志故事,但对莫言而言,这么说却也并非折煞。正如32年后,马尔克斯站在自己的“老师”福克纳曾经站过的领奖台上一样。这是毋庸讳言的。遗憾的是,莫言并没有揣摩到马尔克斯在小说可读性方面所做的努力,而这一点,显然余华要做得更好。
(13)、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
(14)、“你的一切全都捏在我手里,”他说,“上面有命令,叫我们结果了你,叫我们设个埋伏杀死你,把你的牲口全部没收。政府要拿这笔钱支付全州大选的庞大开支。你也知道,别处的镇长可都照办了,只有我们这儿没照命令办事。”——马尔克斯《恶时辰》
(15)、——选自《枕边的辉煌——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16)、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17)、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1927-2014)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02年出版自传《活着为了讲述》。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18)、收录有莫泊桑著名短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19)、收录有《阿拉比》《死者》《伊芙琳》《痛苦的事件》等世界经典短篇。
(20)、他说,不同年纪、不同时间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体悟,年轻时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只是浮光掠影,感触不深。多年过去,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偶然的机会,再次捧起这本书,读完后对生命和爱情又多了很多新的体悟。所以,今天想把它推荐给大家,也希望它可以为大家带来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
4、马尔克斯新作
(1)、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我心里明白,我永远也不可能把他想象成一个具体的人,在他身上我永远也不会找到某种坚实的东西。否则,一想起他我就会勇气百倍、毫不踌躇地说:“我去给马丁收拾一下那个房间。”——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3)、——选自《细读经典·第一讲:奥康纳的短篇》
(4)、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他(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5)、然而,天使不但度过了难挨的冬天,到了太阳开始露面的日子,他甚至好了起来。一连好多天,他躺在院子尽头一个谁也看不到的角落里,一动不动,到了十二月初,他的两只翅膀上长出了羽毛,又大又硬,就是那种又老又丑的大鸟的羽毛,倒像是又遭遇了一场横祸。但他肯定知道这些变化的原因,因为他非常小心不让人注意到自己的变化,不让人听见自己偶尔在星光下唱水手的歌。一天上午,埃莉森达正在厨房里切洋葱准备做午饭,一阵风从海上吹了进来。她从窗户探出头去,吃惊地看见天使试图飞起来。他动作笨拙,趾甲在菜园里刨出了一道深沟,难看的翅膀在阳光中滑行,在空气里找不到依托,差点儿撞翻畜棚。但他终究飞了起来。——马尔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
(6)、自上次内战结束以来过了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而等到的东西屈指可数,十月算是其中之一。——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