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国藩家书子若不如我
(1)、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2)、笔者看来,所谓学识,有学才有识。现实中,凡有学识之人,必然在学习上下功夫。读书学习就像一个人获得能量,“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想充满力量,就得每天吃饭喝水。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因此,把读书当成了每日的功课,“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给兄弟的信里,他写道:“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馀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可见,至少在那段时间,曾国藩坚持学习,从未间断过。他还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普通人看来如此普通的读书,曾国藩也能谈出这么多道道来,可见,他把读书摆到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啊!
(3)、志是人生目标的选择,志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因此,立志要高远,持志要恒久。只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不断地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从而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品性。
(4)、参羊倚衡,忠信笃敬,庶可行圣人存而不论之邦。
(5)、世之善为人子者,常善为人父;不能孝其亲者,常欲虐其子。——袁采《世范》
(6)、曾国藩派容闳去美国采购机器,这是一个肥差,按惯例,容闳必会送礼。但此时,曾国藩已离开南京,北上剿捻。所以,他特意写信给儿子说:“容闳送的东西,价值不超过二十两白银,就收下,要是超过,就退掉。”
(7)、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8)、读书之道,朝闻道而夕死,殊不易易。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
(9)、附:2018年12月8—9日|《百年望族》成都站,震撼来袭!
(10)、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九月十六日,曾纪泽在黄金堂续娶刘氏。刘系曾国藩好友刘蓉之女,生于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正月初九日,由彭玉麟(雪琴)、唐义渠为媒,于上年七月初九定庚。曾国藩对儿女的婚事,历来要求甚严。前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三月二十一日,曾纪泽与贺氏成婚时,他即规定:“招赘之日,七日即回湘乡,尚不为久。诸事总须节省,新妇入门之日,请客亦不宜多。”并手书诸弟:“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
(11)、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毋将智人说得及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及易。
(13)、三曰求仁则人悦。“仁”,是仁爱,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今朝一酌黄花酒,始与阿连庆更生。
(15)、将每天所做、所想、所讲记录下来,记日记;自省;
(16)、宋金对峙时,金营中流传一句话叫“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之所以难撼,也是得益于岳飞采取的严格的家教。
(17)、曾国藩在家书十分清醒的告诉老婆,“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之计”,“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矩,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然。”
(18)、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9)、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三月,曾纪泽卸驻法大臣职,旋晋兵部右侍郎,仍为驻英俄大臣,与英国议定《洋烟税厘并征条约》。几经周折,终于为清政府争回每年增加烟税白银200多万两的权利。
(20)、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2、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什么意思
(1)、立志是人生的成功之本。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王阳明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2)、第学习曾国藩笔耕不辍的恒心,把写作当成一种修炼来对待,尽一切可能的形式训练写作。
(3)、我想有时候我也会犯这种错误,在嘲笑别人的时候自己得不到好处,别人也得不到帮助。于人于己都是没有用的,只有谦虚谨慎,才能步步为营通向自己的理想。我非常喜欢让我受益非浅的这本书,希望你也会喜欢。《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篇8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聊天,说起我的一个同学家,住的是高档小区好几百平方米的豪宅,她家的客厅都比我们整个家大好多,装修的富丽堂皇,真豪华,好羡慕。还有我的好朋友新搬了家,住的是三层楼带院子的排屋,希望啥时我也能住到她们这样的房子里。
(4)、不要因为别人的小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5)、第宝。“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所谓“人待人,无价之宝也”。以邻为宝,和亲睦邻,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尤其是邻里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时候有些邻居甚至胜过亲人。
(6)、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7)、第四句是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8)、真诚而无悔,宽容而无怨,宽容而无敌意,忍耐而无羞耻。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11)、曾国藩对此理解太深刻,他在三十岁时就立誓——不遗金钱于子孙。他写给儿子的家书留传下来共116封,主要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养生以及如何兴家持家。其中,不贪婪、不嫉妒以及勤俭持家、孝友持家是曾国藩给儿女的“致富之经”。
(12)、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3)、治家贵严,严父常多教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故易曰“如吉!”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14)、第一部分:养心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惕厉(3)
(15)、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6)、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17)、就是这样的“笨脑袋”,凭着用功苦读,以寒士布衣的出身跻身翰林院,读到庶吉士,实现了天下读书人的梦想。
(18)、所以说,我们不断读书,读好书,就是不断继续营养,完善自身局限,纠正自己错误,使得价值观越来越符合亘古不变的“大道”,也能越加接近真理和成功。真正会读书的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9)、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
(20)、郭子仪听说了,把郭暧绑起来,带他上殿去请罪。代宗见状,说道:“民间有句谚语说:‘不痴不聋,不当老公公。’儿女闺房里的事情,不值得一听。”
3、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强我
(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10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3)、有一个倡导家庭和睦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单箭易断、众箭难折”:公元424年11月,吐谷浑威王阿柴临终前把自己的20个儿子叫到床前,让他们每人拿出一支箭来。阿柴从20支箭中拿出一支来,让弟弟慕利延把箭折断。慕利延很轻易地就把箭折断了。阿柴又把其余十九支箭让他一齐折断,慕利延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把箭折断。阿柴对儿子们说:“你们都看到了吧,一支箭很容易折断,很多支箭则不易折断。这说明你们只有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强大,所以你们应同心协力,保国安家。”说罢气绝身亡。
(4)、曾国藩是军事家,一辈子打过很多仗,很多都是败仗,尤其在战争初期,军队刚组建,没有实战经验,因而被太平君连连击败。比如,1854年,湘军在岳州、宁乡、靖港战败,尤其靖港一战败得最惨,成为他平生“四大惭”之一。第二年,湘军再次失败,100多艘战船被烧,甚至连座船都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对曾国藩来说,打击是很大的,他曾写道:“甲寅年岳州、靖港败后,栖于高峰寺,为通省官绅所鄙夷”。然而,令人敬佩的是,在一次次失败面前,曾国藩都“挺”住了,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战斗,直到最后胜利。
(5)、《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受持读诵转发功德无量
(6)、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7)、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8)、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9)、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10)、1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1)、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姬旦《诫伯禽书》
(12)、那道微光是永恒的,他毅然站立在晚清中国的巅峰,默默地说到“举世浑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不愿用死来换回国人的心,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他发愤图强,为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章,我们将永远深深记住他。《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篇2因上周外出培训,很遗憾没能观看人劳科组织的《曾国藩家训》视频学习,自己随后在图书馆借阅了《曾国藩家训》一书认真阅读。
(13)、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柳玭《诫子弟书》
(14)、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朱熹《朱子文集》
(15)、2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16)、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17)、尔于厚重二字,须立志变改。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18)、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9)、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20)、听了我的话,爸爸妈妈相互看了看,会心地一笑。爸爸说:“还记得我给你讲历史故事,说起过晚晴中兴四大名臣都有谁吗?”我说:“记得,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爸爸说:“排第一位的是曾国藩,你想知道他教育子女的家训家规吗?”我说“想啊。”于是爸爸给我讲了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故事。
4、曾国藩最经典名言家训
(1)、曾国藩有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他希望做事应该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什么是格局?在笔者看来,格局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性,一种姿态。一个人的格局怎么样,全凭着眼的高低大小。打个比方,当一个人站在三楼观看地面的情景,入眼的东西,绝大部分是些细小且杂乱的物体,甚至还有灰尘,乃至垃圾。而当站到二十楼的高度观察时,情况就不同了,入眼的东西就是高楼大厦、满城的风景。这个比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谋大事的人要有大格局,看待问题要有高度、广度,也就是曾国藩所谓“从大处着眼”。
(2)、而在曾国藩死后,对他的人品事功更是好评如潮。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两人一生有很好的私交,同时又曾结有很深的仇怨,而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在给儿子的信中对他是这样评价的:
(3)、2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4)、2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5)、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6)、1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7)、这事给曾国藩很大刺激,他在另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对客人有怠慢的样子。面对这样的良友,不能产生忌惮的心情,拿什么来吸取别人的长处?这是拒友人于千里之外啊!接待宾客尚且如此,不必再问闲居的时候了。偃息烟火,静修容颜又怎么说呢?
(8)、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过去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是开国元勋之李世民便把最机要的事委托给他,让他自由出入宫禁,并任命他为宰相。长孙皇后听说后坚决不同意,每遇机会便向唐太宗奏道:“我已成为皇后,尊贵到了极点,实在不愿意兄弟子侄占据朝廷。汉代吕氏、霍氏乱政的历史,应当引为深刻的教训,真诚希望圣明的唐朝不要用我的兄长长孙无忌作为宰相。”但太宗皇帝没有接受她的意见,终于任用长孙无忌做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长孙皇后又私下让兄长无忌一再去请求辞官,太宗没办法只好应允,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长孙皇后知道后,这才高兴地同意了。待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非常伤心,认为自己从此“失一良佐”,对长孙皇后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9)、主敬,不是不闻不思不见的兀然端坐,反而是一种淡然,因为时时有敬意,反而无事能安然,有事能应变;反观放纵的人,才会状况百出,手忙脚乱。所以曾国藩说,聪明睿智,皆由“敬”出。
(10)、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如乡里耕读人家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之道有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未有八者全无一失而无故倾覆者也。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12)、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3)、但是,有了在道德修养上努力的方向和行动,并不意味着曾国藩立刻就成了圣人,恰恰相反,我们从当时曾国藩的一些家书中可以发现,曾国藩也曾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也会为自己升官发财而沾沾自喜。
(14)、马皇后认为“定天下在得人心,人心者天下之本也”。她曾多次提醒朱元璋:“用兵焉能不杀人,但不嗜杀人,则杀亦罕也。”战争紧张时,马夫人“亲率妾媵完缉衣鞋,助给将士,夜分不寐”。
(15)、士大夫之家有的很快衰败,往往还不如乡里耕读人家家运持久。造成衰败的原因,大约不出这样几个方面。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彻底废弃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弟骄傲轻慢别人之家衰败。一个人衰败的原因也有四方面:骄傲自满、欺凌别人的人衰败;昏暗懒惰、轻信下人的人衰败;贪婪刻薄的人衰败;反复无常、不讲信义的人衰败。从来没有见过没有这些弊病而无故败家覆身的事情。
(16)、1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7)、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绩溪《章氏家训》
(18)、2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9)、2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20)、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曾国藩
5、曾国藩家训名言子孙不我
(1)、在曾国藩的家乡湘乡,流传着一则趣闻:一天晚上,曾国藩正在背诵一篇很短的文章,有一个小偷潜入其家,想等他睡下后再行窃。可是诵读了很多遍后,就是背不下来。小偷最后都等得不耐烦了,跳出来说:“这种笨脑袋,还读什么书?”
(2)、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3)、只有骨肉之情越是真挚,对他的期望也越是殷切,期望越殷切,要求也就越严厉。我现在度日如年,在家居住好比生活在围墙之中,盼望佳音如同等待获得万金一样,听到谣言即感到风声鹤唳。再加上思念家人,严寒逼人,无法口出怨言,这是真情之至。然而我作为兄长,看到这两个字,虽然觉得情有可原,也不能不加以指责,不是指责其中包含的情意,而是指责语言不够检点,又有什么芥蒂呢?
(4)、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司马光《家范》
(5)、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6)、虽然将近花甲之年娶了一门小妾,但绝对不是为了满足男人本能的情欲,而是为了帮助缓解皮肤病的痛苦。特别需要指出的有两点:其曾国藩死后,要求与夫人欧阳氏合葬,这或许是爱情最好的说明,夫妻之情,莫过于此。其曾国藩也给夫人写“情书”,但内容根本没有谈情说爱,好像根本没有夫人存在似的,其实这是“大爱无言”,无于声处胜有声。
(7)、然而,认识的转变过程,如同经历炼狱再生一样,需要经历痛苦的自省,每当他自悟昨日的是与非时,常常为追忆昔日“愧悔”的情绪氛围所笼罩。因此,在家守制的日子里,曾国藩脾气很坏,常常因为小事迁怒诸弟,一年之中和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有过口角。在三河镇战役中,曾国华遭遇不幸,这使曾国藩陷入深深的自责。在其后的家信中,他屡次检讨自己在家期间的所作所为。如,在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家信中写到,“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宏,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见不和,今遭温弟之大变。和气致祥,乖气至戾,果有明证”。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二月初三日,又提到“吾去年在家,以小事急竟,所言皆锱铢细故。而今思之,不值一笑。负我温弟,既愧对我祖我父,悔恨何极!当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薄愆,求沅弟写石刻碑……亦足以摅我心中抑郁悔恨之怀”。
(8)、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9)、1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10)、他的子女因从小受到良好家训家风的熏陶,长大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2)、因此一年以后,当他再次出山时,他则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他自己也承认,“余此次再出,已满十个月。论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乎贼,尚不如前次之志;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完毕,则远胜于前”。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曾国藩从宦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气,盖已稔知之。而惯尝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怨尤,丛讥取戾”。
(13)、人性是柄双刃剑,善恶兼之,非此也不足!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也正因为这样人性才是完整的。意思是,不要在不合适的机会的显露自己的锋芒。现在那么多贫穷的年轻人却都搞反了:他们自以为一无所有,整日埋怨阶层固化,然后做人卑尊屈膝,做事却左顾右盼、畏首畏尾,然而一旦哪天得势了,就目中无人、傲慢无礼,这样的人必定自取灭亡。
(14)、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1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6)、读书求理,不让自己的心地保持虚空,首先就是自我堵塞了。
(17)、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8)、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9)、支配失败的有两条恶规:主子做主,主子做主。
(20)、有人曾说过曾国藩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既是同治中兴第一名臣,又是卖国贼。我想说莫让那点滴的瑕疵遮没了他的赤诚之心。30万湘军立克太平天国起义军,他的“神州第一幕府”更是培育了无数的有才之士,李鸿章、彭玉麟等报国志士都是出自于此。他博大的胸襟更是换来了无数的人才蜂拥而至。容闳、李善兰等都为他尽心竭力,江南制造局是他们的杰作,中国机械厂是他们的结晶,更是中国科技史上一道绚丽的里程碑。洋务运动是他的峥嵘里程,忠君报国是他此生的使命,他的一生也因此而精彩。
(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2)、财气太重,不如耳满意,天下人应减,财应省。
(3)、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曲折,在经历了许多磨难艰险之后,曾国藩的家境逐渐由贫寒转为富贵。贫寒家庭的日子,想必曾国藩一定深解其中味,那么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什么不把万贯家财留给自己的孩子们?让他的后代们也经历自己当年的日子呢?
(4)、但是,曾国藩在遭受屈辱挫折时,从不对人言及自己心中的苦痛。为什么?不诉苦,这是一种不示人以弱、不求人怜恤的强者风格,是一种化悲痛为力量、跌倒了再爬起来接着干的倔强性格。“打脱牙”,就是失败了;“和血吞”则是不在人前示弱,将仇恨埋在心里,下次再来较量,这是男子汉所为。这种性格,我很佩服,也尽力做到。
(5)、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兴之以言!一息尚存,永矢弗谖!
(6)、曾国藩不仅注重自我反省,而且特别注重听取朋友的意见,从他们的建议和评价中获得自己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
(7)、“凡为人兄不友其弟者,必曰‘弟不恭于我’。自古为弟而不恭者孰若象?万章问于孟子,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熟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赋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
(8)、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曾国藩有胜有败,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后来,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由于改变了处世方法所带来的收获:“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大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9)、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郭暧时常与公主口角,公主也不甘示弱。郭暧说:“你仗着父亲是天子,我还不爱当那个天子呢。”公主听了大怒,赶紧乘车回宫告诉代宗去了。
(10)、“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人刑论,岂复惜汝?耻之祖考思乃父言,纂父教,各讽诵之。”
(11)、《吕氏春秋》里的十种大智慧,读完受益无穷!
(12)、司马光在《家范》中则专设《兄》、《弟》两篇来具体讨论兄弟关系。在《兄》篇里,司马光用陈平等人的事例,说明兄对弟要不藏怒、不宿怨、应该友爱;在《弟》篇中,用郑均等人的事例,说明弟事兄要敬爱,甚至要代兄受过:
(13)、要让家人对你放心,上级对你放心,下级对你放心,朋友对你放心,也要让敌人对你不“放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心”蕴含着一个人的品格,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14)、傲:恃才傲物;惰:非懒,懒是不做,惰是总做无谓的事。
(15)、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虽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则极其中而天地位,此绵绵者,由动以之静也。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此穆穆者,由静以之动也。由静之动,有神主之;由动之静,有鬼司之。终始往来,一敬贯之。
(16)、“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质之吾兄,以为何如?前者已矣,今日为始。昔吾好独立蹊径,今乃知其非。学校分数奖励之虚荣,尤所鄙弃。今乃知其不是。尝见曾文正公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做文章;做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吾今日舍治科学,求分数,尚有何事?别人或谓退化,吾自谓进化也。”
(17)、就天分而言,文正公自己就是庸人,但他用后天勤奋使自己不再平庸。在人生境界和修为上俯瞰常人。
(18)、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到一些家长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只要老师能教好孩子,我们做家长的花多少钱都愿意!”其实,这样心甘情愿的表白大错特错。错在只知学校教育,不知家庭教育。孩子该由谁来教?谁该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怎样的教育,才能教好孩子呢?
(19)、第一部分:养心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惕厉(4)
(20)、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1)、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2)、在公元182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只有小偷在这时“工作”。有一个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户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时机。这户人家里的一个孩子正在背书,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长,按理说一会儿就背完了,可这孩子背了一晚上还没有背过。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饿,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冻了一晚上什么也没偷着,他气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从房顶上蹦了下来。小偷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说:“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难的。”小偷一下就背了出来,原来,小偷趴在房顶上一晚上,听都听会了!这个笨孩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曾国藩。
(3)、第三部分:居家之道孝——独孝友则立获吉庆(2)
(4)、《中华圣贤经》(卷十一)有这样一句话,“儿若强过我,要钱干什么?儿若不如我,要钱干什么?”意思是若儿孙不如自己,只会花钱不能赚钱,我再辛苦、赚钱再多又有何用,迟早会被他们败光的!
(5)、二月初三日,他还阅看了《理学宗传》中的《张子》一卷,写了日记。而这天的日记,竟是他从道光十九年以来极少间断的日记册中的最后一页,他在上面留下了他生平写的最后一个字。第二天午后,他由长子曾纪泽陪同,在总督府后的西花园散步时,屡向前蹴,忽喊足麻,却已抽搐,儿子急扶他至花厅,他已不能言语。于是更衣端坐,家人环集左右。三刻钟后,即目瞑气息。
(6)、曾国藩42岁之前都是文官,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机缘巧合才办起团练,跨界到军事领域。是什么让一个军事“小白”转型为军事“大咖”?诀窍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在一次次战役中学习摸索战争规律、法则,形成自己的战略思想,他的思想被编为《曾胡治兵语录》,一度成为黄埔军校教材。在实战中,他升级了对战争的认知,他总结出“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练兵如八股家之揣摩,只要有百篇烂熟之文,则布局立意,常有熟径可寻,而腔调亦左右逢源。”“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近年驭将失之宽厚,又与诸将相距过远,危险之际,弊端百出,然后知古人所云作事威克厥爱,虽少必济,反是乃败道耳”这些都不是“已有”的经验,而是在战争中摸索出来的。正是把战争当成了学校,曾国藩才顺利“毕业”的。
(7)、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个勤以持家在曾国藩那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
(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经典书籍,犹如和许多伟大而高贵的灵魂交谈,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经久不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正确价值观。而且,我们读的书越多,懂得道理越多,视野和格局就越大。因此,读书越多的人,越能感觉自身渺小和无知,继而谦卑低调做人做事。
(10)、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11)、2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2)、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13)、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14)、曾国藩不仅将有志视为取得成功的首要品质,而且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因为有了修齐治平的宏志大愿,才有了后来曾国藩历经乱世、再造中兴的辉煌事功。
(15)、⊙投稿信箱:16413119@qq.com(欢迎原创投稿)
(16)、在俭朴上,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按理来说,曾国藩作为清朝大臣,位居高官,财富应该是十分优渥,可曾国藩却是“穷的叮当响”。
(17)、但是,曾国藩自己不久即碰上尴尬局面,一是母死,朝廷又命他出来办团练;二是在办团练期间父死。面对这种忠孝无法两全的局面,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姿态:出来为朝廷做事,但不受官职。但是曾国藩的本意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18)、蕙西的话虽少,但件件是实,句句属真,直截了当,锋芒所向,直指曾国藩的病处。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我有朋友,直率啊!我每天沉溺在大恶之中而不能自知!
(19)、欢喜和快乐,失意和愤怒,它们轮流被送来,永远是主人。马和牛都戴着鼻孔,要走,要停,不知全世界送我的人,也都戴着我的鼻孔。从早到晚,从小到大,它不是为马牛几何吗?我有祸了!
(20)、而朱元璋能最后称帝,与自己夫妻和睦也有极大的关系。
(1)、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春,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曾纪泽扶灵回籍安葬于善化(今长沙)平塘。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冬,他离开长沙复入京。翌年被袭封一等毅勇侯爵。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六月,奉旨赏戴花翎,派充英国、法国钦差大臣。赴任前,西太后召见他于养心殿东间。西太后说:“办洋务甚不容易,闻福建又有焚教堂房屋之案,将来必又淘气。”曾纪泽答:“办洋务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中国臣民常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为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称报仇雪耻。”西太后说:“这些人明白这道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点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都要任劳任怨。”曾纪泽说:“臣从前读到‘事君能致其县’一语,以为人臣忠则尽命。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是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吩咐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见事务重大,非一所能了事,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骂者颇多,臣父亲引咎自责。寄朋友的信常写‘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八个字,正是拼却声名以顾大局。其实当时事势,舍臣父之所为,更无办法。”西太后问:“你现在在总理衙门居住?”曾纪泽答:“总理衙门事务势不能不秘密,臣等从前未敢与闻。现因奉旨出使,须将英国、法国前后案件查考一番。其全案虽在郭嵩焘处,然臣在路上必有外国人交接应酬,若言谈之际全然不知原委,未免不便。”西太后满意地说:“你办事倒很细心。”
(2)、五种遗规,四弟须日日循之,句句学之。我所望于四弟者,惟此而已。家中蒙祖父厚德余荫,我得忝列卿贰,若使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辈子女无法则,则骄奢淫佚,立见消败,虽贵为宰相,何足取哉?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极严,榜样极好,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别家无好榜样者,亦须自立门户,自立规条,况我家祖父现样,岂可不遵行之,而忍令堕落之乎,现在我不在家,一切望四弟作主。兄弟不和,四弟之罪也!妯娌不睦,四弟之罪也!后辈骄恣不法,四弟之罪也!我有三事奉劝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种遗规”。四弟信此三语,便是爱兄、敬兄;若不信此三语,便是弁髦老兄。我家将来气象之兴衰,全系乎四弟一人之身。六弟近来气性极和平,今年以来,未曾动气,自是我家近气象。惟兄弟俱懒,我以有事而懒,六弟无事而亦懒,是我不甚满意处。若二人俱劝,则气象更兴旺矣。
(3)、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罔觉之旨,其必验之此心。有所谓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可谓未发之中,寂然不动之体也。不然,深闭固拒,心如死灰,自以为静,而生理或几乎息矣,况乎其不能静也?有或扰之,不且憧憧往来乎?深观道体,盖阴先于阳信矣,然非实由体验得来,终掠影之谈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